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19更新:2025-09-10 17:40:22
方励始终秉持着理想主义情怀。在《里斯本丸沉没》北京首映式上,他强调"不能等历史远去"的主张,这番话揭示了他始终坚守的信念——通过"打捞"历史来守护记忆。他致力于防止历史在故人离去后被遗忘,让历史沉淀的真相得以传承。
《里斯本丸沉没》对方励而言承载着深刻的叙事使命,这部作品以一段沉痛的历史为载体,传递出超越仇恨的人性之光。影片着重刻画了战时普通人的道德抉择,尤其是中国渔民在日军铁蹄下坚守良知的壮举。当九旬老人们在镜头前潸然泪下时,他们用颤抖的声音重复着"战争中我们都在各尽其职"的箴言,道出了被战火撕裂却仍存希望的真相。方励历时八年,跨越英、中、美、日四国,通过幸存者与家属的口述,还原了1942年那场悲剧:原本载有1000余名英军战俘的货轮"里斯本丸",在日军押送途中被美国海军"鲈鱼"号潜艇误击。从被击中到沉没的二十多个小时里,不同舱室中的战俘经历了求生与反抗的挣扎,最终828人沉入海底,而384人则在渔民的冒险营救下得以生还。这段被尘封的历史,因渔民的英勇举动而闪耀着人性的微光。
在里斯本丸号事件的回忆中,日本船长的子女曾坦言,父亲生前对历史真相始终讳莫如深。直到晚年,他们才从镜头前的话语中得知:父亲曾因战败被定为战争囚犯,归国后长达两三年无法找到工作,家族一度误认为他是处境艰难的"怪蜀黍"。而当年在里斯本丸号上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海军,若非战败投降,或许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英雄",这种令人唏嘘的反转,最终化作了生者的遗憾。同样被历史沉默的,还有劫持该舰的美国潜艇水兵。数十年后,其子女在方励的访谈中才意识到,父亲曾因击沉载有英国战俘的货轮而深受困扰,这位水兵终生罹患战后应激创伤,最终带着愧疚与自责离开人世。
英国方面明确指出,该事件与美国人无直接关联,因日军曾故意将平民与军用物资混合存放,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然而,旧日本帝国政府在战争初期面对指控时,曾以"这是诽谤,我们一贯秉持友善态度"作为回应。战后,随着相关档案的逐步解密,国际社会才逐渐揭露日军在战争期间的种种暴行。其中,里斯本丸号事件中,当货轮被击中且即将沉没时,日军在撤离所有军人及本国船员后,仅留下少数"敢死队"成员封堵英俘舱门。在战俘试图突围之际,日军开枪射击,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推入海中。
然而,船只最终还是沉没了。三号舱的战俘们奋力施救,试图为他人争取逃生机会,却未能赶上最佳时机,导致两百余名同伴沉入海底。那些跳入海中的幸存者,不得不直面日军在海面上持续的射击,部分人因绝望而选择松开木板,随波逐流。这一段惨痛回忆,由后来的幸存老兵们向方励讲述。值得注意的是,旧日本帝国军队并非真正的“武士”,而是披着军装的懦夫。他们缺乏武士应有的荣誉感与羞耻心,更谈不上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作为短暂的胜利者、注定的失败者,从南京大屠杀到巴丹战役,陆海军始终以残暴与无耻的行为诠释着其本质。因此,《里斯本丸沉没》中一个令人深思的细节:当中国渔民驾驶舢板靠近海面救援英国战俘时,日军竟因意识到敌意而停止射击,甚至主动加入救援行列。这一反差揭示了战争中人性与暴力的复杂交织。
真相的核心在于——任何目睹罪行的人终将揭开这段历史。再见旧物,总能勾起深深的感慨,罪恶之人不会因善意而自惭形秽。在《里斯本丸沈没》的拍摄现场,年迈的老兵们讲述着当年被中国平民拯救的经历,有人形容这为"来自天堂的援手"。
那些战争创伤如同阴影般笼罩着他们,子女们对方励诉说着:梦境中喃喃自语的日语"嗨……"、夜半惊恐的尖叫、逐渐变得敏感多疑的性情,甚至偷吃食物并藏匿喂马饲料的行为……孩子们不理解父亲为何会如此,而父亲们始终不愿提及这段往事。
直到方励在某位老兵家属家中发现了一张字条,那是他留给弟弟的遗言。他喃喃自语:"我需要去抽烟,我实在承受不了……"随后独自走向户外,目光直视前方,仿佛在与往昔对话。
相较如今仍能与亲人重逢的老兵,那些在里斯本丸号沉没后陆续离世者,留给家人的或许仅存褪色的照片,或未能寄出的家书。一位老人哽咽道:“我再也没见到我的爸爸……”泪水悄然滑落,那是泰晤士河畔的黄昏,伦敦与东京一样流淌着现代文明的光辉。然而在七十多年前,无数人永远失去了见证时代变迁的可能。彼时侵略者妄图以“武运长久”麻痹人心,而被压迫者却用最后的尊严抵抗命运。方励的镜头如今聚焦于幸存者,尤其是那些老兵的子女——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懂得和平的重量。战俘们曾回忆里斯本丸上并肩抗争的战友,为守护彼此的信念甘愿付出生命,唯独将未竟的遗憾留给自己的亲人。或许战争会撕裂人性,唯有当硝烟散尽,幸存者才得以向世人诉说:“那天,我目睹一个身影沉入深海,那是他留给我的最后影像。此后,我的余生都笼罩在永恒的阴影里。”三再见了,爸爸!《里斯本丸沉没》对观众而言堪称独特的精神遗产,它摒弃了戏剧化演绎与艺术修饰,以真实的回忆、遗物与动画还原呈现历史场景。影片中“丸”字承载着双重意味——既是日式船只的常见命名,象征圆满与祈愿;而“里斯本丸号”却成为悲剧的代名词,满载着战时的罪孽与悲怆。
这段记忆一直延续至2019年,一群远道而来的英国老者齐聚东极岛,向当年唯一在世的中国救援人员表达谢意。在诉说感言时仍难掩泪水,他们用颤抖的声音追忆往昔。这群曾被称为"孩子"的老人站在船上,将花瓣撒向海面,寄托对已故父亲的深切哀思。
当背景板上浮现“再见了,爸爸!”的中文字样时,四周观众早已泛起泪光。人类情感的共鸣跨越时空,这让我深有感触。即便在1945年后铁幕落下,曾经的“大英帝国”曾成为我们深恶痛绝的对立面,但这份跨越国界的善意始终留存。那些善良的中国人在战火中伸出了援手,也为英国人留下了永恒的温暖记忆。2024年9月1日,《里斯本丸沉没》纪录片首映,影片结尾披露幸存老兵与老渔民在2020至2021年间相继离世。这正是方励所说的“打捞”历史的真谛——我们身处的世界仍未完全走出战争阴影,东西方仍因价值观差异而争论不休。但愿观影者能铭记所有老人的泪水,那是对父亲的深切怀念,更是对和平的殷切期盼:超越仇恨,珍视当下。
当年参与救援的舟山渔民之一林阿根老人(中)平静地回忆着当年的救援场景。方励并非首位记录这段历史的人,早在他之前,英国政府曾表示感谢并赠送礼物,但渔民们毅然拒绝了这份馈赠。彼时他们未曾邀功,也未接受任何报酬。面对远道而来的英国访客,老渔民坐在椅子上,身旁的战友早已离世。那一代人亲历过太多风雨,见证的历史也随岁月褪色。伦敦与东京的坐标或许已从他记忆中淡去,但他始终坚信,天底下的人类无论说着何种语言、穿着怎样的衣裳,都共享着相同的情感。
那些镌刻在记忆深处的画面,总让我想起老兵的子女、水手的后人,以及里斯本丸号船长的亲人。他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人生故事,却在岁月的长河中殊途同归——面对过往的告别,或沉痛或自责交织。当稚嫩的声线轻声呢喃「再见了,爸爸」,这声呼唤早已超越个体的悲欢,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哀恸。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