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完的“取经路”,打不死的“黑悟空”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66更新:2025-09-10 19:25:02

2020年,《黑神话:悟空》便引发网友对其“借鉴”日本游戏《只狼》画风、动作及设定的质疑,其中美术风格的相似性成为主要争议焦点。这一讨论随后延伸至中日文化根源的对比层面,而在相关争议发酵期间,《黑神话:悟空》又因部分设定遭到网民对“辱女”“辱华”的批评,形成了“猴王未出世,已是百炼钢”的舆论现象。

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作为中国首款3A级游戏,其首日全平台销量突破450万份,总销售额达15亿元人民币,Steam平台峰值同时在线人数达到220万。

历经七年开发历程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发布三天后遭遇多方争议,多位博主实名指控其存在抄袭行为。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美韩玩家群体亦卷入其中,认为该游戏在角色造型、场景设计、画面构图、动作表现及配乐等多个维度“毫无保留地借鉴”了中外创作者的创意。目前,争议焦点已集中于游戏制作人冯骥与首席图形设计师杨奇。

冯骥与杨奇于2009年共同主导开发《斗战神》手游项目,后相继离职创业。2018年,两人正式开启《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工作,该游戏内部代号为"B1",即"黑神话系列首款产品"。根据冯骥的规划,"黑神话"系列旨在展现东方神话体系中不同传奇英雄的魔幻故事,而《黑神话:悟空》仅作为开篇之作。然而近期,该作的开发团队遭遇质疑,网络用户"楠山禅"公开致信主创杨奇,指出游戏中部分场景涉嫌使用其拍摄的图片,并附上游戏画面与个人摄影作品的对比图,要求开发方尽快取得联系。

国画博主“塞上李云中”于微博平台发布《黑神话:悟空》游戏中的“大圣残躯篇”概念图,并戏称“这画面仿佛为我创作的孙悟空角色更换了全新装备,或许暗示着角色在战斗中进阶成长,令人赞叹的视觉效果。”

随后,博主“玄鏐108”发布了一组《黑神话:悟空》游戏中杨戬臂鞲与自身过往设计作品的对比图,并感慨道:“原创设计竟被抄袭,原创真的有那么难吗?”紧接着,另一位博主通过视频形式,逐一对比游戏人物臂鞲细节与自己此前作品,用具体证据证明抄袭行为的存在。

观察《黑神话:悟空》的发布历程不难发现,国产手游行业长期存在的诟病主要集中在界面设计趋同与体验感不足等问题上。值得注意的是,该作自2020年8月20日首次发布实机演示视频起,便展现出差异化的开发策略。次年同期推出更新演示,2022年8月20日通过杭州线下试玩会及B站线上活动逐步揭晓核心内容,游戏商店页面同步登陆Steam与Epic Games平台。直至2023年8月20日正式上市,其开发团队已历经近五年的蓄力。在当下信息传播迅速的互联网环境下,游戏界面、角色设计、音乐元素等本应更早引发关注,却在正式发售时出现抄袭质疑的集中爆发,引发业界对创作透明度的广泛讨论。

近期,《黑神话:悟空》因多重抄袭质疑再度引发热议。韩国网友指出游戏背景音乐《云宫迅音》涉嫌借鉴防弹少年团(BTS)的歌曲旋律,甚至追溯历史,质疑该曲是否源自BTS作品的改编。与此同时,海外博主则质疑游戏中的某些视觉元素抄袭美国知名游戏。这种"内外夹击"的舆论压力,使这款历经数年研发的作品再度成为焦点。

据官方资料披露,《黑神话:悟空》在取景上参考了重庆大足石刻、杭州灵隐寺以及山西大同27处历史建筑。其中某些景点被指存在"抄袭"争议。对此,部分网友认为这属于视觉角度相似导致的自然呈现效果,质疑者则指出游戏宣传图中的人物与两侧雕塑可能存在图像处理痕迹,因透视原理导致视觉效果趋同。

针对人物造型设计的争议,支持方认为在《西游记》流传千年的绘画传统中,人物姿态和形象的传承本属正常现象。后世影视作品多采用经典角色造型,因此"抄袭"之说值得商榷。至于杨戬臂鞲等铠甲设计的相似性,则被指可能源于唐宋时期铠甲装饰的通用纹样特征,展示的臂鞲与游戏中的设计均符合该历史时期的制式规范,"抄袭"指控亦难以成立。

针对此事,支持《黑神话:悟空》的玩家群体衍生出“碰瓷言论”:质疑部分玩家因羡慕游戏热度而进行恶意揣测,并批评博主的行为已触及国际层面。而持异议的网民则呼吁游戏厂商及时澄清“抄袭”指控,要求提供相关创作时间早于博主质疑内容的证据。

作为舆论焦点的冯、杨两位核心人物近期动态引发关注。据内部消息显示,《黑神话》系列正计划拓展为三部曲框架,该游戏工作室已同步完成《黑神话:姜子牙》与《黑神话:钟馗》的商标注册,标志着这一IP将通过文化输出形式,为中国传统文化开辟全球化传播路径。在这款作品引发国内外广泛热议后,8月20日游戏上线期间,《央视新闻》特别指出其凭借"跌宕起伏的叙事、宏大视觉呈现、激烈的战斗体验"赢得大量粉丝,部分海外玩家因沉浸其中而主动学习《西游记》典故,印证了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强大感染力。

新华社亦作出深度解读,认为该作作为现象级产品推动国产3A游戏进入新时代,既实现了中国游戏产业的历史性突破,更构建起连接全球玩家与中华文化的桥梁。值得注意的是,《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文化自信的必然体现,其通过创新表达方式赋予传统文化旺盛生命力,为文化输出开辟了全新通道。

外交部在相关表态中强调,该作品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展现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印证了中国文化在创新传承中持续增强的软实力。这一系列评价共同指向《黑神话》系列在文化输出领域的突破性意义。

在官方高度评价的期待中,《黑神话:悟空》面对部分博主的质疑,亟需通过公开回应来澄清事实,或正面回应质疑,或以数据证明实力,让这款备受关注的游戏获得应有的市场认可。关于"三谁主天命"的争议,暂且搁置界面设计、地图布局等技术细节。《黑神话:悟空》所承受的"抄袭"指控,其本质已超越单纯的商业范畴,更关乎文化价值的博弈。这种文化价值,既是国产手游行业屡受审视的核心议题,也是一切文化产品面临外界评价与质疑的关键所在。

从上线试玩到正式发行,2020年—2024年期间,《黑神话:悟空》所经历的曲折远超西行之路。需知游戏的初期反响往往不能预示其最终价值,许多经典作品在发布初期也都曾遭遇质疑与非议。正因如此,这款游戏才历经七年来的持续在线测试。作为国内3A游戏领域的突破性尝试,其行业标杆意义已超越单纯的游戏价值范畴——不仅需要赢得玩家的认可,更需经受国内外舆论对其细节呈现的审视。笔者认为,当前围绕"抄袭"的争议,或许恰是推动《黑神话》系列及后续作品发展的催化剂,公众理应以更包容的态度与其保持对话。这款游戏未来将在全球市场面临更严苛的考验,终将在时间中确立自身定位。历经质疑、应对质疑、化解质疑,或将成为其发展的必经之路。期待这场舆论风波能够妥善解决,也愿我们共同注视《黑神话》系列在全球舞台的持续探索。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