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点映口碑出炉,陈思诚说没有模仿,但这次要准备挨骂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82更新:2025-09-11 04:13:26

今年国内暑期档已上映及点映的影片,我基本已观看完毕,此前我已陆续发表过相关评论。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仍是陈思诚自导自编并客串演出的《解密》。这部电影无法简单地用‘好看’或‘难看’来评判,其复杂性远超出常规观影体验。

该电影取材自国内谍战小说权威麦家创作的同名谍战小说,以1940年代为时代背景,围绕具备卓越数学天赋却性格孤僻脆弱的密码专家容金珍展开,讲述其为完成国家密码破译任务不惜一切代价的奋斗历程。

为诠释容金珍这一角色,刘昊然进行了极致的自我牺牲,不仅暴瘦至近乎脱相,甚至让头发稀疏到接近秃顶的状态。同时,约翰·库萨克、吴彦祖、陈道明、俞飞鸿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以及王宝强、肖央、潘粤明的友情客串,进一步提升了《解密》的市场期待值,使其成为年度最受关注的谍战题材作品之一。

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凭借敏锐市场洞察力长期占据国内影坛领先地位的陈思诚,此次执导的《解密》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与争议。

《解密》自开启点映场次多日以来,其口碑评价逐渐浮出水面。尽管媒体界充斥着业界的商业互捧,但观众的真实反馈依然占据主流。影片呈现两极分化之势,尤其在社交平台上,大量观众表达了不满情绪。值得注意的是,豆瓣平台当前热评中,最高点赞的几则评论均聚焦于对导演陈思诚的批评。

诚然,《解密》在制作水准上表现出色,但其过度强调导演的个人艺术追求,反而使影片与主流观众产生隔阂,难以获得广泛共鸣。

当前对作品的批评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模仿”争议。多位观众指出,陈思诚的创作存在向诺兰等导演借鉴的痕迹,具体表现在对《奥本海默》的剧情架构、《盗梦空间》的梦境嵌套手法、《美丽心灵》的精神疾病刻画以及《模仿游戏》的叙事节奏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盗梦空间》中通过旋转陀螺辨别梦境与现实的核心设定,在《解密》中被转化为开关灯这一全新意象,这种情节元素的移植引发了对原创性的广泛讨论。

陈思诚针对网络上的相关评价作出回应,强调自己并未模仿任何人。

许多评论指出存在“模仿”之嫌,主要源于电影《解密》采用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叙事手法。对此,导演陈思诚作出回应称:“不应将‘梦境’元素直接等同于好莱坞风格。”他强调,原著小说早在2002年由麦家创作完成,其中已包含通过梦境破解密码的核心设定。“不能将‘梦境’元素简单归结为《盗梦空间》,我们不应过度自我贬低。”

尽管影片拥有独特的叙事形式,但故事的碎片化和冗长的篇幅也引发了些许争议。《解密》并未延续传统谍战片的紧张节奏,而是以麦家笔下人物容金珍的成长轨迹为核心,通过一系列超现实的梦境场景展开叙事。这些梦境中充斥着血红色的海潮、扭曲的海象、无尽的迷宫以及神秘的金发女子,甚至出现了持枪的外国身影,最终使一部谍战题材作品呈现出类似科幻散文诗的艺术风格。

这种叙事安排导致故事呈现碎片化特征,核心悬念的解谜过程缺乏实质性展开,使得主人公在梦境中耗费过多篇幅,反而削弱了剧情的完整性与解密主题的突出性。

该影片不仅令部分观众感到困惑,更让原本期待谍战元素的观众因情节脱节而难以代入,导致部分观影观众选择中途离场,甚至有观众表示无法持续观看,认为片长过久而开始使用手机。

陈思诚在《解密》中客串出演采访记录者角色,这一安排引发了不少争议。导演亲自参与拍摄并手写剧本内容,但部分观众认为这种做法显得不够专业,甚至有提前观影的网友直言其字迹粗糙。尽管电影采用采访形式贯穿全片,却因演员的客串表现和手写内容的处理方式,导致观众出现"出戏"的体验,相关讨论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陈思诚在影片片尾的客串出演,源于一段有趣的选角历程。最初他计划邀请《解密》原著作者麦家参与,但对方谢绝了这一邀请,并力荐因《狂飙》爆红的张译和张颂文。最终在摄影指导曹郁的建议下,陈思诚决定亲自出镜,这才形成了如今影片中由他本人演绎的片尾彩蛋。

客观而言,陈思诚在《解密》的创作中展现出十足的诚意。影片开场的视觉呈现充满艺术张力,布景设计精益求精,场景细节处理细致入微。梦境片段的特效制作尤为考究,呈现出细腻的梦境质感,整体制作水准与资金投入均体现了对电影质量的重视。

从陈思诚近期多次现身宣传《解密》的活动来看,他始终以专业态度传递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并持续表达推动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的美好期许。

无论《解密》在8月3日正式上映后引发怎样的褒贬评价,有一点已显而易见:陈思诚的创作已超越单纯的票房考量。从其过往作品可以看出,这位导演始终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平衡,而《解密》则展现出其突破以往创作模式的尝试。尽管在探索新方向的过程中难免面临未知风险,但观众对其实力的期待与质疑同样值得关注。此次转型是否能获得市场认可,将成其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