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68更新:2025-09-11 08:57:16
于7月10日正式上映的《传说》提档仅两天,继《机器之血》《神探蒲松龄》《急先锋》《龙马精神》之后再度遭遇口碑与票房双失利,"成龙=烂片"的标签再次被印证。
博纳出品、成龙、张艺兴与娜扎联袂主演的古装奇幻动作片《传说》,由唐季礼执导,被称作《神话》的姊妹篇。该片在正式公映前便已启动大规模点映,但自7日起便出现排片占比与票房占比倒挂现象。截至公映两天累计票房未突破1400万元,含点映数据总票房约5000万元,业内人士预测该片最终票房或将突破亿元关口。值得注意的是,除俄罗斯合拍片《龙牌之谜》被戏称为"假主演,真客串"外,《传说》或将刷新成龙近十四年来最惨淡的市场表现。
这或许并非仅限于成龙粉丝或普通观众的预料。电影档期自最初传闻定为大年初一后迟迟未定,本应作为宣传重点的"AI还原年轻成龙"技术在预告片中仅昙花一现,过去一个月,成龙在宣传活动中现身频率明显下降……种种异常迹象或许暗示着,连制作方与成龙本人对《传说》的预期都存在动摇。
说到底,问题仍在于影片质量令人失望。《传说》目前在豆瓣平台获得5.5分的评价,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片存在的缺陷远超这一评分所能体现的范围。
在过去的十年间,成龙虽有多部作品被观众诟病为质量欠佳,但其作品的低质量表现却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皆以简单粗暴、缺乏新意的单线叙事结构为主线,仿佛源自难以与时俱进的保守创作理念。这种模式化创作在《传说》中得以充分体现,成为其众多劣作中的又一典型代表。
该影片被冠以《神话》姊妹篇之名,却在剧本创作上显得力不从心,堪称对经典作品的拙劣模仿。故事框架完全沿袭前作,包含考古学家与古代将军双重身份的奇幻设定,以及成龙饰演的汉将与异域佳人之间的“跨国生死恋”主线。影片甚至复现了《神话》中标志性的“出列式点兵”场景,结尾处更刻意邀请出演过玉漱公主的韩星金喜善重返荧幕,试图通过情怀营销吸引观众。这种对原有元素的简单堆砌,使得作品缺乏创新活力,沦为对经典的粗制滥造。
事实上,《神话》在播出时曾引发不少讨论,包括历史改编过度戏剧化、成龙年龄与角色设定不符、以及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过于奇幻等问题。然而,凭借上世纪初较为罕见的时空交错设定、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经典配乐《美丽的神话》(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以及当时堪称一流的“大片质感”,《神话》依然成为许多观众心中的经典之作。此后,该IP进一步拓展,推出由胡歌主演的热门剧集版本,展现出强大的衍生潜力。
《传说》的成片效果被批评为缺乏原创性,被指是在角色定位上刻意模仿金喜善的经典形象。娜扎在影片中饰演匈奴部落的国王养女梦云,作为大萨满继承人被安排与太子结为婚配。然而随着剧情推进,太子之兄呼毒那(李治廷 饰)展现出颠覆性的野心,不仅弑杀父亲与弟弟夺取王位,更对梦云展开觊觎。在母亲惨遭杀害后,梦云选择逃离部落,踏上充满危机的求生之路。
赵战(由“年轻版成龙”饰演)与华峻(张芸鼎饰)是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窦骁饰)的得力部下。两人情深义重,在西征途中邂逅梦云后,三人之间衍生出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
回到当代,考古学家房教授(成龙 饰)与助手王靖(张艺兴 饰)在挖掘过程中意外出土了象征匈奴文化的古玉。当两人同时陷入与古代传说相关的幻境时,一位神秘商人赫伯尔(李治廷 饰)因觊觎古玉所指向的匈奴宝藏而展开争夺。在多方势力的博弈中,教授团队最终成功瓦解了赫伯尔的阴谋,守护了历史遗珍。
从古装叙事来看,《传说》似乎沿袭了《神话》与《天将雄师》的简化版套路,人物塑造与情节设计缺乏创新;而现代线则呈现出典型的、已过时多年的夺宝喜剧动作片模板。尤为明显的是,影片通过相同演员演绎的古今角色形成叙事拼接,但两者除表面特征外并无实质关联,这种跨越时空的叙事结构显得生硬而牵强,令人质疑其存在的合理性。
《神话》中成龙饰演的学者杰克与将军蒙毅并非同一角色,但背负执念、千年不死的玉漱公主以跨越时空的意象,将传奇与当代两个维度编织成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卷。相较之下,《传说》在时空衔接上显得力不从心,两部分叙事呈现出割裂拼接的生硬感,暴露出剧本逻辑的粗疏。尽管《神话》的古代线亦存在争议,但朝鲜公主赴秦和亲、成为陪葬的悲情设定,辅以垂暮帝王的苍凉与将军蒙毅的深情,构建出末世背景下人物情感与动机的充沛张力。这种在破碎历史语境中流淌的凄美叙事,其渲染力相较《传说》的割裂结构,显然更具感染力。
在后者中,无论是宫廷权谋还是民族矛盾,都流于表面、缺乏新意、人物形象扁平化到了极致。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主题也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与思想深度。值得注意的是,《传说》片尾出现的不仅是金喜善,还有导演唐季礼本人——他以游戏制作人身份客串,称影片的爱情故事“哀怨缠绵、荡气回肠”。这一评价若用于《神话》或许尚可成立,但面对唐导亲自担任唯一编剧的《传说》,不禁令人感到几分讽刺意味。
现代部分更是毫无新意,堪称充满戏剧化的综艺大片风格。剧情中诸如「阴谋解密」的套路早已过时,台词与表演甚至回溯至八十年代的陈旧笑料,刻意营造的为迎合特定受众而打造的程式化女助手角色,令观众倍感窒息、尴尬与不适。
在技术层面的严重缺陷使得《传说》的失败远超剧本层面的问题。若该片仅存在剧本层面的不足,其糟糕程度或许与《功夫瑜伽》相仿——虽然套路平庸过时,但大场面与动作设计仍不乏亮点,至少符合"成龙式大片"的工业标准。然而,《传说》连这些基本要素都未能达到。
影片呈现了场面宏大且制作精良的马战大场面,却未能留下深刻印象;影楼风格与页游色调的过度使用,使画面呈现出廉价质感;动作设计虽有巧妙之处,但整体表现平平,仅在个别细节(如张艺兴饰演角色的弓刀双用武器)中展现亮点。更令人遗憾的是,成龙亲自出演的结局之战显得仓促且缺乏张力。整体而言,这种成龙式大片的呈现方式,正日益趋近于为网络电影充值后的高配版本。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本应作为最大技术卖点的“AI年轻版成龙”,却让《传说》从一部平庸之作“升级”为一场丑闻。
当年轻版成龙现身银幕时,即便仅凭预告片中有限的镜头,也能直观感知片方刻意压低其镜头比重的用意——换脸效果令人难以接受。更令人失望的是,这种视觉违和感在正片的影院呈现中被放大了数倍,仿佛演员的面部与身体始终处于错位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年轻化特效、特效化妆及虚拟人物制作在当代商业电影制作中早已不再罕见,相关技术体系也趋于完善。好莱坞电影《角斗士》(2000)与《速度与激情7》(2015)通过CG技术实现了已故演员的数字复出,《爱尔兰人》(2019)与《双子杀手》(2019)则运用特效手段完成明星的年龄逆转。而在国产电影领域,《流浪地球2》(2023)通过先进的数字角色合成技术,成功塑造了年轻版刘德华与吴京的银幕形象,这些案例均展现出高度逼真的视觉效果。
《传说》在视觉呈现上采用了AI换脸技术,而非传统CG逐帧制作。尽管我们曾预料到这种技术可能存在细微的不协调之处,但实际效果却令人意外——"年轻版成龙"的呈现质量已达到与网络上流行的Deepfake换脸视频、3A游戏过场动画相媲美的水平,仅略胜于B站鬼畜区常见的换头类搞笑作品,差距并不显著。
过度修图导致肌肤质感失真,画面边缘处理粗糙未能贴合颈部与面部轮廓;面部表情僵硬缺乏自然度,目光游离不定,情绪表达时常出现反差错位,例如在需要展现悲伤情绪时却呈现出笑容。这种表演方式在情感传达的细腻度与层次感上,与“27岁成龙”的表现存在明显差距,仿佛真人与虚拟角色的差异。更令人失望的是,影片中出现的远景镜头未做替换的低级失误,技术问题令人瞠目结舌。此类生硬的年轻化演绎与失真的面部特效,已然突破了观众的接受底线。
作为一部高投入的华语大片,《传说》的换脸效果却令人失望。成龙作为国际知名的IP,其肖像权在影片中被过度消费,这种处理方式是否损害了他作为影坛前辈的形象?尽管我们或许能想象出各种可能——签约时未预见换脸技术的局限,或是后期资金短缺迫使制作团队妥协——但无论如何,年轻成龙的面部形象理应成为影片重点打磨的环节。无论存在何种客观困难,将这一标志性角色呈现于银幕,本该是制作方最重视的环节,却因效果不佳而显得荒诞不经。
(唐导,你确实很会自嘲)在三个月前成龙七十岁生日之际,我们曾刊发一篇题为《大哥七十,‘过气’的成龙电影是否还能重获新生?》的文章。文中指出:"成龙本人似乎深陷剧本质量欠佳的‘成龙式大片’创作模式,受限于机遇与自我期许,错失了诸多突破可能。"
《传说》所呈现的,无疑是成龙大哥在“晚节不保”道路上又迈出的一大步。影片不仅展现出全面落后的质感,更在制作水准上出现明显问题,诚意缺失导致观影体验堪称灾难。相较于《神探蒲松龄》和《急先锋》带来的挫败感,《传说》似乎将成龙粉丝的期待值压至更低,成为更具冲击力的败笔。
关于大哥晚年作品的未来走向,无论是媒体还是影迷,似乎只剩“需突破成龙式大片框架”这类泛泛之谈,屡次失利已让观点难以为继。正如《论语》所言“年过七十,可以任心所欲”,愿大哥享受余生,也祝唐导静享晚年。至于制片方,无论动机如何,此类作品显然在消耗观众耐心、浪费制作成本,更未推动电影工业进步。无论亏损还是差评,皆咎由自取。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