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乡愁》,《斯文江南》解锁千面余光中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26更新:2025-09-11 10:33:06

南京能够荣膺世界"文学之都"称号,源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影响力。这座城市不仅孕育了中国历史上首个文学院,还诞生了开创性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其创作深受曹雪芹在南京生活经历的启发,大量情节与场景源于此地。同时,南京亦是李煜、辛弃疾、余光中等历代文豪的灵感源泉,他们在不同时代以这座城市为创作背景,留下传世佳作。

今晚20:30,由东方卫视与南瓜视业联合打造的百岁山《斯文江南》节目将持续探讨"金陵文枢"主题。"永远的宝哥哥"欧阳奋强将化身天才作家曹雪芹,重现《红楼梦》的创作渊源;曾饰演《人世间》中冯化成的成泰燊转型为余光中,解读其笔下立体的乡愁意象。此外,李宗翰与李健也将参与其中,与主持人曹可凡及文化嘉宾潘知常、黄晓丹一同展现南京这座文化名城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魅力。

余光中的经典诗作《乡愁》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意象引发共鸣。在电视剧《人世间》中,成泰燊饰演的落魄诗人冯化成与余光中有着相似的外貌特征,更兼具文学创作才能。剧中由他与编剧王海鸰共同创作的《北陀寺的风》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视角,曾为小宋佳创作的诗作也令其表演时流露出敬仰之情。余光中仅用20分钟便完成《乡愁》创作,却凝练出跨越20年的乡愁记忆。这首诗以江南为故乡时对应9岁离家,以四川为故乡则指向17岁离乡,而以大陆为故乡的刻度则是21岁离乡的岁月。正如诗人自喻的"蒲公英的岁月",这些离乡经历最终在诗行中绽放成永恒的文学意象。

然而,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否仅限于对故乡的思念?在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晓丹看来,这种情感具有双重指向:一方面是对地理意义上的江南故土的眷恋,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对传统文化的文学性追寻。作为翻译家,余光中始终关注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尤其是那些难以逾越的表达鸿沟。他认为情感无法脱离语言独立存在,唯有通过语言载体,我们才能真正感知、把握并内化为生命记忆。因此,语言在文化传承与情感表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人生中,我最为深切的泪水流淌在两个时刻:一个是生命的起点,另一个则是你生命的终点……成泰燊演绎余光中的《母难日》时,每个字句都如利刃般刺痛人心,唤起观众对母爱的共鸣。在节目现场,李健哽咽道出母亲始终如山的陪伴,而出身梨园世家的李宗翰则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母亲的思念。他回忆道:‘年少时我便远赴他乡求学,曾写信告诉母亲:无论飞得多高多远,我都是那只风筝,绵长的思念之线始终系在你手中。’

悬疑感十足的《红楼梦》为何经久不衰?欧阳奋强因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贾宝玉而被观众誉为“永远的宝哥哥”。在节目现场,他谈及曹雪芹的身世:“其曾祖父曾是康熙的伴读,外祖母则担任过康熙的乳娘,因此曹家得以肩负江宁织造府的职责。虽官职不高,却掌握实权,相当于康熙的耳目。雍正六年曹家遭抄家,曹雪芹流落北京,靠亲友接济和制作风筝谋生,即便身处困顿,仍完成了传世巨著《红楼梦》。”

小说中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展现纷繁各异的人性面貌,足见曹雪芹笔法之精妙。节目中,欧阳奋强以暗藏人物命运伏笔的判词曲子设题,诸如“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枉凝眉》里对应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谶语,令李宗翰、李健、成泰燊等演员娓娓道来。

早在第五回便埋下伏笔的《红楼梦》,为何历经数百年仍令人反复品读?潘知常教授指出,这部作品标志着中华民族在文学与美学认知上的重要分水岭。他强调,《红楼梦》之前,人们普遍对人生、社会与世界的本质缺乏悲剧意识,而曹雪芹以深刻洞察力揭示了这一永恒命题,成为民族历史观的转折点。当主持人曹可凡质疑《红楼梦》中才貌双全的女性是虚构还是历史原型时,黄晓丹教授阐释道:曹雪芹延续了晚明时期对才女的推崇传统,同时反映清代江南士大夫家庭中女性文化教育的提升,这些才女自幼接受唐诗启蒙,不仅擅长抒情写意,更具备咏史怀古的深度,甚至能创作出具有杜甫《三吏三别》般社会批判性的诗作。朱自清曾言南京犹如一座承载历史痕迹的古董铺子,这种时空交错的文化特质,使"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成为值得深入探索的文化宝库。由东方卫视与南瓜视业联合制作的《斯文江南》节目,正以文化解码的方式展现这一魅力。本节目将于今晚20:30在东方卫视播出,通过解读书籍、对话历史,带领观众感悟中华文明的永恒价值。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