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竞争太残酷,沈腾马丽新片撤档消息疯传,预售输给《传说》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30更新:2025-09-11 10:45:44

暑期档素有“票房大年”之称,2023年该档期总票房突破206.19亿元,创下行业新高。如此庞大的市场蛋糕吸引着众多优质影片争抢,导致档期竞争从开场便呈现白热化态势。然而,与以往大档期中胜负分明的格局不同,今年的暑期档呈现出诸多变数——市场风云变幻、观众口碑反复横跳,使得最终票房格局充满悬念。按时间线梳理如下:暑期档通常涵盖6月中下旬至8月底的两个多月时间窗口,期间电影市场波动频繁,观众偏好亦不断演变。

2023年6月电影市场整体低迷,全月累计票房仅达到20亿元左右。其中,正在上映的《海关战线》虽已突破1亿元票房门槛,但仅上映8天便陷入票房困局,制作方或面临较大亏损风险。而全球票房表现亮眼的《头脑特工队2》在国内市场进展缓慢,上映15天后票房刚过2亿元,随着暑期档的到来恐难以维持热度。相比之下,选择在暑期档前夕上映的《云边有个小卖部》已取得4.2亿元票房成绩,但随着排片量下降至13%,在暑期档激烈竞争中恐怕难以持续领跑。

当前市场表现强势的影片《默杀》其票房预期自首日4亿元起步,次日攀升至8亿元,目前已达11.27亿元,持续走高。该片有望在暑期档中脱颖而出,但这一前景取决于后续是否会出现其他爆款电影。然而,从当前市场态势来看,新晋爆款的出现概率颇高。

7月12日标志着暑期档竞争正式拉开帷幕,凭借强大的IP影响力,《神偷奶爸4》与成龙、张艺兴联袂主演的《传说》,以及备受期待的动画电影《落凡尘》同日上映。在非暑期档时期,这些影片足以支撑长达两周的市场热度,为影院带来稳定的票房收益。然而,暑期档的激烈竞争意味着这些影片的强势期仅有短短4天,随着7月16日由"沈马组合"打造的《抓娃娃》强势来袭,市场格局将被迫重新洗牌。

除了以上影片,7月19日新海诚执导的《你的名字》也将开启重映,随后《龙卷风》作为灾难片新作亮相银幕,而《死侍与金刚狼》、乌尔善的奇幻题材《异人之下》以及《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等影片也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回顾暑期档前半程,多部重磅影片已集中上映,而进入后半程,陈思诚执导的《解密》、徐峥新作《逆行人生》以及动画电影《白蛇:浮生》持续为市场注入活力,使得整个暑期档内容愈发丰盛,影片供给呈现密集态势。

作为出品方,显然深谙市场策略。暑期档的激烈竞争从影片档期的频繁调整可见一斑,7月2日《抓娃娃》宣布提前两天上映,将原定7月18日的档期调整至7月16日。此举不排除是出于规避竞争的考量,毕竟7月19日将有《龙卷风》上映,而7月26日更将迎来《死侍与金刚狼》《异人之下》等重磅影片。乌尔善执导的《封神第一部》凭借扎实的制作水平获得市场认可,在《异人之下》尚未亮相前,任何轻视都可能付出代价。仅提前两天上映,却有望争夺至少一日的票房,这种时间差策略在暑期档尤为关键。

《抓娃娃》提档后,王俊凯主演的《野孩子》随即宣布提前两天上映。这种调整实属无奈,因两部影片呈现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以喜剧形式抚慰人心,后者则以现实题材引发共鸣。若《野孩子》未提前,与《抓娃娃》仅隔4天的档期差异将使其票房前景陷入困境。然而剧情出现转折,《野孩子》在官宣提档后仅隔一周便宣布撤档。片方声称因"后期制作进度原因",但该理由显然经不起推敲。距离上映日期尚余一周便做出撤档决定,若真如其所说后期尚未完成,实为荒谬之谈。

剔除不切实际的揣测,更合理的解释或许是面对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制作方选择在竞争激烈的档期中灵活调整策略。尽管如此,从最初定档、中途提档到最终撤档的系列操作,实际上为影片制造了持续的话题热度,不仅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也通过与影院的互动提升了影片的曝光度,最终效果未必如表面所见那般被动。

回顾整个暑期档市场,票房冠军的热门人选或许令许多人与我产生相同预判——《抓娃娃》。作为沈腾与马丽的重磅组合,这对黄金搭档自《夏洛特烦恼》至《独行月球》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市场号召力,而导演闫飞、彭大魔的稳定创作能力也为影片品质提供了保障。然而,围绕该片的争议却随之浮现,有消息称其或将面临撤档。尽管相关撤档海报已被证实为粉丝自制,但业内消息人士透露,影片存在可能撤档的迹象。他指出,《抓娃娃》的宣传策略存在异常,作为由喜剧巨星联袂主演的合家欢影片,本应获得充足的宣传资源与系统化的营销方案。但距上映仅剩两周之际,影片仍未推出正式宣传物料,相较以往同级别影片已出现明显滞后。宣传作为电影发行的重要环节,既有助于提升观众认知度,也能为院线传递信心。若临近上映仍无明确信息,观众如何知晓影片即将上映?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预售通道已开启,但因宣传跟进不足,导致《抓娃娃》的预售成绩尚未超越成龙新作《传说》,这种市场预期与实际表现的偏离,无疑为暑期档的票房格局增添了更多未知变数。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抓娃娃》堪称暑期档涉及公司最多、投资规模可能最大的影视项目。该片集结了10家出品方与11家联合出品方,发行及宣传环节亦吸引万达、猫眼、开心麻花、儒意影视、阿里巴巴、联瑞影业、中影、长影、新丽传媒、腾讯等多家重量级企业深度参与。除两位导演所属公司外,如此庞大的合作网络意味着制作方势必会在宣发策略上格外谨慎。目前影片宣发尚未全面启动,究竟是出于观望态度,还是另有筹谋?市场各方正等待最终答案揭晓。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