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不是主角的主角”引发观众共鸣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07更新:2025-09-02 12:00:05

正如英文片名“Nobody”所暗示的,暑期档推出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于7月30日在北京举行“暂定名‘Nobody’”首映礼。影片编剧兼导演於水、监制及艺术总监陈廖宇、策划与总制片人李早,以及配音阵容中的小猪妖、蛤蟆精、猩猩怪、黄鼠狼精等角色人形玩偶悉数亮相,与影迷交流创作初心与影片亮点。该片将于8月2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上映。

两年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曾引发全网范围内的热烈反响。该片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以小猪妖作为"努力打拼的无名之辈"的象征,通过细腻叙事模糊了传统神话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成功触动观众情感共鸣,单集播放量便突破1亿大关。

作为“中国奇谭宇宙”系列的首部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由短片《小妖怪的夏天》的原班創作團隊傾力打造。影片展開了一場發生在“平行時空”的全新冒險:命途多舛的兩隻小妖怪——小豬妖與蛤蟆精,渴望通過表現自己獲得唐僧肉卻意外觸怒大王,被迫踏上逃亡之路。為追求永生不老的機緣,他們決定以假扮唐僧師徒的方式啟程西天,踏上取經成佛的修行之路。陳廖宇監制指出,影片的核心創新在於「筆墨入鏡」理念的運用,即通過傳統水墨技法構建視覺鏡頭,而非用鏡頭去表現筆墨。例如小豬妖的獠牙細節保留了手繪質感的弧線設計,這些藝術處理正是創作難點。他強調:「在創作上堅持國風,是對中國動畫傳統與先賢经典的致敬,唯有扎根本土文化土壤,才能孕育出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成果。」

导演於水在采访中表示,影片的喜剧效果正是源于主角极具反差的人物设计。他特别提到,电影中"猪妖妈妈叮嘱小猪妖多喝水"的情节灵感来自自身经历——孩童时期母亲总担心自己不够喝水,因此在故事中塑造了小猪妖葫芦从空到满的转变过程。

《浪浪山小妖怪》在内容创作层面通过创新手法对《西游记》这一经典叙事进行重构与延伸,不仅实现了动画电影叙事逻辑的突破性升级,更开拓了创作想象力的新边界。影片将喜剧元素与动画形式深度融合,显著增强了角色塑造与故事设定的感染力,凸显了其在市场定位中的类型优势,同时赋予IP更持久的生命力。总制片人李早谈及创作理念时表示,1957年上海美术动画电影厂创立初期,首任厂长特伟便提出"探索民族风格之路,开创喜剧表现形式"的愿景。他特别指出特伟导演的《骄傲的将军》是奠定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方向的里程碑之作,并强调上美影此前已创作出《大闹天宫》《金猴降妖》等经典西游题材作品,而《浪浪山小妖怪》则创新性地聚焦于取经路上次要角色的生活轨迹,这些小妖怪更贴近普通观众的日常体验。

在电影剧照映后互动环节中,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电影监制王红卫指出,创新动画已成为行业迫切需求。《浪浪山小妖怪》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其片头即展现出主创团队年轻且自由的创作姿态。他特别肯定作品中蕴含的当代审美与现实意义,认为这种轻松洒脱的表达方式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对突破当前创作瓶颈具有积极启示作用。

为在大银幕上呈现这一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奇幻想象的“浪浪山”世界,影片凝聚了超过600人的创作团队,精心打造逾1800组镜头,绘制2000余张场景设计图。制作团队创新性地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与电影镜头的光影层次相结合,使水墨渲染的山川云雾在银幕上流淌出留白之美,工笔绘制的角色在光影交错中栩栩如生,每帧画面都承载着浓厚的东方美学意蕴,构成一幅幅动态的艺术画卷。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