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观众挑刺,《灿烂的风和海》真把“松弛感”演成了尴尬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78更新:2025-09-01 21:20:45

这并非观众过于苛责,而是某些演员将“松弛感”演绎成了集体性尴尬。《灿烂的风和海》犹如一幅精心设计的画卷,摆盘优雅、色彩协调、灯光渲染得当,但细品之下却如同空心的蔬果拼盘,徒有其表而缺乏实质内核。

由央视主导、导演李漠执导、钟楚曦与孙阳主演、澳门取景的《灿烂的风和海》……表面看来是一个稳扎稳打的都市剧大项目,甚至有观众期待 it 能成为国产剧年终的收尾之作。然而,该剧上线不久便遭遇观众激烈批评,豆瓣开评后前五条评论中频繁出现“尴尬”“悬疑”“乏味”等关键词。

为何会陷入这般境地?归根结底,是试图打造高端剧集却沦为内容杂乱的主题自助餐,形式华丽却缺乏实质。所谓的“松弛感”并非指台词平淡、表情僵硬。而《灿烂的风和海》最大的伪装,正是其刻意营造“松弛感”的表象。通过放慢节奏、轻柔配乐、淡然表演和朦胧滤镜,试图掩盖剧情空洞与表演浮夸的问题。

观众并非第一次观看剧集,对于“松弛感”的理解早已心知肚明。《去有风的地方》整体节奏放缓却蕴含着烟火气,剧中主角吃饭、种花、聊天的日常场景,就像邻里间闲话家常般自然。刘亦菲在喝粥时的细节处理尤为真实,仿佛真的有人在厨房里熬煮米粥。然而编剧对钟楚曦的塑造却显得刻意,她出场时的摘头盔、甩头发、迷离眼波等动作,仿佛字幕上写着“我,美又酷,自带滤镜”。这种画面若被误认为广告片段,甚至会让人联想到某个香氛品牌的TVC。但需谨记,这是一部电视剧,不是商业广告,它需要承载故事,让角色回归人性本质。孙阳的角色定位更显矛盾,本该展现“暖男”特质却沦为“人肉GPS”:频繁出现捡手机、陪逛街、化解尴尬等程式化桥段,搭配始终如一的笑容与眼神,仿佛复制粘贴的模板。剧仅进行到第三集,该角色已三次登场,重复的表演方式令人质疑其存在意义。观众难以忽视这种刻意的表演痕迹,甚至会觉得角色自己都已倦怠。

演员的表演可以松弛自然,但绝不能流于表面。人物的情感表达可以含蓄内敛,但绝不能僵化失真。剧情的结构松散到缺乏主线,观众在开篇便陷入困惑:这剧究竟是聚焦爱情、职场、疗愈,还是变相的澳门旅游宣传片?麦又歌(陈昊宇饰)最初在北京职场中表现出色,但一到澳门便频频出错,迟到、插话、情绪化发言等行为让前期塑造的高效形象瞬间崩塌。若说她只是刚毕业的实习生,观众或许会信服,毕竟这种表现更符合职场新人的成长轨迹。

韩俊豪这个角色被设定为赛车手,表面带着几分顽皮气质,实际上却是个无视交通规则、肆意在街道上飞驰的危险分子。当有人善意提醒他“别骑太快”时,他却在下一秒突然加速,只因对路旁的某位女孩萌生了情愫。这种毫无逻辑的行事方式,不禁让人质疑澳门警方是否对此类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钟楚曦饰演的陈嘉慧,剧集已经播出四集,她的戏份却寥寥无几,不足五分钟。尽管被冠以女主之名,却更像是为剧情增添氛围的点缀。观众很难看到她有明确的人物发展轨迹,更难以察觉她在推动故事进程中的作用,仿佛只是一个随剧情游走的配角。更讽刺的是,她的配音融合了港式腔调与普通话,字正腔圆得仿佛是AI在读旁白。整部剧的主线情节,竟然是由各种“机缘巧合”和“偶遇”串联而成。男主角似乎没有明确的目标,剧情缺乏节奏感,冲突也显得平淡无奇。导演似乎在用音乐和剪辑技巧制造一种“这场戏至关重要”的错觉,但观众并非愚者,这种刻意的剪辑手法无疑是在用剪刀缝补故事的缝隙。

这部剧最致命的缺陷在于,它试图用刻意营造的文艺腔调来包装内容,却忽略了观众对真实性的渴求。更令人无语的是,剧本身似乎还沉浸在自以为高级的幻觉中。诸如"你是不是也曾迷茫过,明明不知该往何处去,却又畏惧原地踏步"这样的台词,实则是将日常生活强行套上文艺滤镜。全剧对话都像是精心设计的朋友圈文案,每个句子都追求着某种既定的韵律感,仿佛在朗诵诗歌而非进行真实交流。当观众看得越多,就越难产生共鸣,反而会被这种刻意的表演逗笑。最为关键的是,真正的都市剧应呈现真实的生活样貌,而这部剧却将虚构的场景化作精致的PPT,用想象替代现实,最终沦为精致的空壳。

尽管外表光鲜,却缺乏真实感。所有角色仿佛是从人设模板中直接复制的标签:职场女强人、飒爽策展人、暖男赛车手、神秘前任、阳光打工妹……每个人都像程序设定的NPC,在完成既定台词后便悄然退场,连一句多余的感慨都不允许。观众看完后不会产生“这个人像我”或“我朋友就是这样”的共鸣,只会觉得这是一群被困在滤镜中的人。如今关于观众的讨论早已演变为一个常见误解:观众太过挑剔,动辄差评,不愿给新作品尝试的机会。但若将这话放在五年前或许还成立。而今观众的审美标准早已超越创作者,他们对作品的挑剔程度甚至超过专业剧评人。《人世间》《漫长的季节》《隐秘的角落》等作品之所以能获得认可,正是因其节奏缓慢却细节密实、情绪真挚、叙事稳健。那些节奏拖沓的剧集,问题往往出在内容空洞、逻辑混乱和表演生硬。当你试图以“新尝试”为理由时,观众早已心知肚明——他们并非单纯追求完美,而是更看重创作者是否真正用心。好剧即便冷门也能被发掘成经典,烂剧无论如何包装终究难逃差评。若你不愿花心思雕琢人物关系,懒得构建扎实情节,就别指望观众会对你网开一面。

当下的影视创作中,频繁出现的“审美断层”“观众太急”等说辞,实则暴露了创作者的不真诚。《灿烂的风和海》并非缺乏创意或资金支持,其核心问题在于过度包装——用虚假的高级感、刻意的生活气息、浮夸的都市语境以及做作的自由松弛来掩盖真实内核。然而,观众已不再被这些修饰所欺骗。无论选择何种题材,唯有回归真诚才能打动人心,唯有贴近现实才能传递人情味。这部作品让观众产生共鸣的,恰恰是那一句质问:请勿将表面装饰当作艺术本质。观众并非不配享有共鸣,而是你从未真正将我们视为观众进行创作。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