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神片9个月冲戛纳,好莱坞要凉?!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33更新:2025-09-14 00:50:51

曾几何时,人们尚难以想象AI竟能如此迅猛地渗透至日常生活。过去一年,身边的朋友纷纷不同程度地接触并尝试AI工具,无论是获取娱乐资讯、制定旅行攻略,还是创作图像与视频,AI的身影已悄然显现。彼时众人猜测,AI驱动的影视作品或许不久后便会问世。如今,这一预言竟已成真——《华尔街日报》披露,由AI创作的动画《Critterz》正进入筹备阶段,计划于明年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并随后在全球影院上映。AI的革新浪潮,正从辅助工具向核心内容创作领域纵深推进。

据悉,《Critterz》起源于2023年一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短片,但该短片在初期放映时评价并不理想。作为其延伸作品,这部影片聚焦一群森林生物的奇幻冒险,描绘它们守护家园的英勇历程。

暂且不讨论剧情本身,这部作品更像是一则由OpenAI参与投资的AI技术应用宣传片。尽管影片的实际内容与OpenAI并无直接关联,但其制作过程大量运用了该公司的AI技术。然而,影片的制作完全依赖OpenAI提供的多种AI技术,因此,若动画取得成功,其核心价值在于向好莱坞展示AI工具在电影创作中的潜力,证明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制作效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AI技术显著降低了制作成本,并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以3,000万美元的制作预算为例,这一数字远低于传统好莱坞动画片的投入,与传统动画电影动辄上亿的制作成本相比,差距依旧显著,即便是皮克斯等顶尖工作室的项目,预算常常突破2亿美元。此外,制作周期仅需9个月,这使其能够如期于明年戛纳电影节上映。相比之下,常规好莱坞动画片的制作周期通常为1-2年,甚至长达3-5年或更久。影片制作团队强调,相较于口头宣传,实际案例更具说服力,因此采取这种呈现方式,旨在向好莱坞业界证明AI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目前来看,《Critterz》的创作主要依托OpenAI的技术支持。不过,该动画并非完全由AI独立完成,而是由人类创作团队进行把控,以确保内容质量与版权合规性。例如,剧本创作邀请了《帕丁顿熊3:秘鲁大冒险》的编剧团队参与,而角色形象则由动画师先绘制草图,再通过GPT-5等AI模型进行生成或优化迭代。

草图由艺术家手工绘制,后续内容则由AI生成。这意味着所有AI创作都建立在人类原创框架的基础上,从而规避版权争议。影片已组建专业配音团队,目前正进行选角工作,预计将邀请知名艺人参与配音,以提升作品的传播力与市场关注度。制作方透露,影片将依托OpenAI与Google的多项AI技术,包括GPT-5、DALL-E、Sora、Veo 3及Runway等工具,负责剧本优化、视觉素材生成、角色设计及场景构思等环节。同时,人类动画创作者将持续参与全流程质量把控,对关键环节进行人工修正与完善,确保最终成品的艺术水准。

当前AI参与创作引发广泛争议,尤其在动画领域,其是否将逐步取代传统动画师与编剧等岗位成为焦点。尽管OpenAI强调人类创作者仍将在内容审核与核心创作中发挥关键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基础性工作已开始被AI技术所替代。值得关注的是,该动画计划于明年以传统电影形式上映,其片方选择在戛纳举行全球首映,并优先布局院线发行,而非采用流媒体渠道。这种对传统放映方式的坚持,或许正是对其艺术价值与行业影响力的某种表态。可以预见,这种AI驱动的创作模式将对现有动画及电影产业产生显著冲击。无论质疑声或反对意见如何,AI技术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渗透至各行各业,创作领域亦然。未来具体影响尚难预料,但值得业界高度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热度攀升的短剧类型,或许将成为AI创作技术最早实现规模化应用的领域。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