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揭开面纱,高叶哭戏令人绝望,紧跟《731》上映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96更新:2025-09-03 11:49:23

近日,暑期重磅抗战影片《南京照相馆》释出“罪证曝光”版预告片,并正式公布将于8月2日上映。与此同时,另一部聚焦731部队历史真相的战争题材电影《731》也定于7月31日登陆影院。

2023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内电影市场迎来两部聚焦抗战历史的重磅影片。其中一部以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暴行为核心,深刻揭露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另一部则围绕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东北地区开展的细菌实验展开,通过突破性影像呈现还原历史真相。两部影片不仅汇聚了实力派演员阵容,更以高烈度叙事和沉重题材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深层思考,为国内电影市场暑期档注入新动能。

观众普遍关注这两部影片的制作水准,目前《南京照相馆》与《731》仅公布单支正式预告片。不过通过分析预告片内容及周边物料,观众可对影片质量形成初步判断。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后持续实施了长达六周的暴行,造成超过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遇难。

1995年,导演吴子牛以《南京1937》首次系统呈现南京大屠杀历史,后续执导的《南京!南京!》与《拉贝日记》亦持续引发广泛关注。而《南京照相馆》则聚焦于被日军占领的南京城中,一群平民为求生存躲入吉祥照相馆,却在特殊环境下被迫协助日军摄影师处理胶片,通过影像这一特殊载体见证并记录战争罪行的深刻历史。

战争题材影片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通过聚焦普通士兵的视角展开剧情,这种创新手法为战争叙事提供了更具人文关怀的表达维度。1分31秒的预告片以震撼开场的方式,将镜头对准南京保卫战的惨烈场景,日军在通济门、光华门、雨花台及紫金山第二峰等地发动多线同时进攻,密集的装甲车队与步兵方阵在战略要地上形成夹击之势。

在南京战役中,国军尽管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最终城墙防线被日军第6师团的炮火击穿,形成缺口。画面显示日军部队趁机突破中华门防线,部分士兵登上市政厅城墙,举枪欢呼,庆祝其侵略行动取得进展。

随后,刘昊然、王传君、高叶三位主演依次亮相,刘昊然饰演的普通青年阿昌与高叶同乘一辆车,车内氛围悄然铺陈开来。

王传君双膝跪地,脖颈悬于锋刃之上,命运在刀光中摇摆不定。镜头缓缓拉远,展现出河岸的全景,堤岸一侧的河水已被染成血色,波涛在腥红中翻涌不止。

在日军摄影师的镜头记录中,南京城内的驻守军人与平民被捆绑,正遭集体处决。

两名参与了一场蓄意的屠杀竞赛的少尉军官,密谋将屠杀目标设定为150人。这二人正是被列为丙级战犯的向井敏明与野田毅,其罪行最终导致他们于1948年1月28日被判处死刑。

随着这些历史影像的重现,当年日军罄竹难书的暴行也愈发清晰。大量尸体被装车转运的场景、无辜妇孺的悲鸣、血染的河面、以及日军以喷火器焚烧平民的残酷画面,无一不在震撼着每一位观者的视觉感知。

刘昊然因恐惧而微微颤抖的面容、高叶面对日军时眼中迸发的绝望光芒,以及两人相拥痛哭时真挚的情感流露,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戳中观众内心,令人瞬间失声,目眦欲裂。

剪辑师深厚的行业积淀可见一斑,短短数十秒的镜头语言中蕴藏的厚重历史感令人震撼。当片名浮现并定格的画面呈现时,更激发观众对故事背后深意的无限联想。从目前曝光的预告片来看,影片在叙事尺度上展现出宏大格局,但根据过往经验,这类充满张力的片段未必都能完整保留至正片中。

尽管如此,我们仍期待那些旨在揭示真实历史的影片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相较于《南京照相馆》所呈现的惨痛历史,《731》的创作难度更为复杂。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正式名称为“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其秘密细菌实验场“中马城”于1932年7月建立在中国黑龙江省五常县背荫河镇。该设施对外宣称是“防疫研究室”,实则用于细菌武器研究。

该部队最初仅由100余名成员组成,后逐步扩张至4000余人规模。据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在《恶魔的饱食》一书中的记载,约有3000名中国及朝鲜民众死于日军进行的非人道细菌实验。尽管在投降前夕,731部队为销毁证据而炸毁了相关设施,但仍有确凿证据证明该研究机构的存在。

电影《731》的定档预告片时长仅1分28秒,却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语言构建出令人窒息的氛围。画面以阴冷色调开场,镜头缓缓掠过锈迹斑斑的走廊,泛着冷光的白色砖墙下,绝望的哭声此起彼伏。红色警戒灯映照下,成群结队的平民蜷缩在地面抱头颤抖,餐车上的苹果与鸡蛋在铁锈味中显得异常刺眼。手术台上寒光闪烁的柳叶刀、停尸房内堆积如山的尸体静候焚化炉的吞噬,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令人心魄俱颤。

尽管影片中出现日军使用喷火枪及姜武饰演的王永章奋起反抗的激烈场面,但整体画面风格仍保持高度克制。相较于去年11月13日官方微博发布的30秒预告片中展示的血淋淋心脏特写等血腥画面,此次版本的预告片在视觉呈现上更为含蓄。这种处理方式不禁引发观众对最终上映版本是否经过删减的猜测。

自2021年9月底《731》正式开机以来,伴随预告片及宣传物料的陆续推出,该影片在网络上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度。舆论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大方面:首先,导演赵林山的资历引发争议。作为以广告导演起家的70后导演,其此前仅执导过两部影视作品。

2012年古装片《铜雀台》由周润发与刘亦菲主演,豆瓣评分仅5.3分,被普遍认为是质量欠佳的作品;2014年爱情喜剧《我的前任是极品》豆瓣评分人数不足百,市场反响冷淡。如此表现显然难以令人满意,令人难以想象他后来竟打造出《流浪地球》这样的现象级作品。我们不能因偏见而否定其潜力,毕竟郭帆此前的三部作品同样存在争议。赵林山导演若能倾注心血,或许能将这部战争片打磨至佳。

在处理一段令人难忘却却难以复现的历史题材时,电影创作需探索契合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1988年,香港导演牟敦芾曾以猎奇与血腥的Cult片风格呈现此类主题,成为一代80后的集体记忆。如今已是1988年后的第37年,当同类作品登陆内地院线,创作者显然需要突破既往模式。不仅要打造引人入胜的叙事,更需在历史真实还原与人物深度刻画之间寻求平衡,通过艺术提炼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

第三,部分电影在预告片中展现的细节处理较为粗疏,引发对整体质量的质疑。例如,影片中出现的日本军官在艺伎馆讨论人体实验的场景,与历史事实存在明显出入。因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对外宣称研究室为"防疫班",所有实验细节均处于严格保密状态,不可能以如此不严谨的方式对外披露。

日军的防化服在现实中采用的是白色与墨绿色搭配,而非预告片中所展示的红色;实际历史中的四方楼墙面呈现为红色,而非画面中简化的砖墙效果。倘若这些关键细节未能精准还原,观众对影片整体质量的质疑恐怕难以避免。

近年来,抗美援朝与越南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而抗战相关题材却相对稀缺。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国人对这段历史所投入的情感关注远超其他时期战争题材的集体认知。

若影视作品未能忠实还原历史真相,或在主题表达上出现偏颇,往往难以避免舆论的批评。陆川执导的《南京!南京!》曾因采用日军普通士兵的视角,试图探讨战时军人的道德困境,而遭遇观众激烈争议;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则通过引入好莱坞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打造国际化叙事框架,但将青楼女子作为女学生替身的情节,因对历史人物的简化处理和道德伦理的挑战,亦引发广泛讨论。

当前70后与80后导演群体普遍缺乏对上个世纪抗战历史的直接生活体验。他们主要通过研读海量史料,结合个人对战争的认知,以第三方视角重构历史叙事。这种创作方式虽能展现历史风貌,却难以避免主观色彩的渗透。因此,抗战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面临独特挑战,但正因难度较大,更需以专业态度将其打磨成佳作。七年前,姜文在电影论坛曾直言,二战题材作为全球性历史命题具有重要创作价值,而中国电影人在该领域的表现相较于国际同行仍有提升空间。

好莱坞通过《辛德勒的名单》揭露纳粹集中营的残酷现实,《拯救大兵瑞恩》重现诺曼底登陆的震撼场景,《美丽人生》弘扬人性的光辉,《决战中途岛》则以精准考据的史实细节呈现历史真相,这些影片不仅以艺术形式诠释战争史诗,更通过深刻的历史观教育,使全球年轻一代对二战关键节点形成清晰认知。而与中国抗战题材作品相比,当前国内相关影视创作仍困于程式化的抗日神剧模式,题材单一、情节荒诞、细节失真等问题突出,既缺乏对历史的严肃对待,也难以满足观众对真实抗战叙事的期待。

申奥与赵林山两位导演凭借《南京照相馆》与《731》的创作实践,为内地电影行业注入了积极能量。尽管两部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尚待检验,但导演们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和职业精神已获得广泛认可。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赵林山此前作品,申奥曾打造过现象级影片《孤注一掷》,其创作经验与市场影响力更显成熟,从公布的预告片来看,《南京照相馆》在制作水准上亦展现出较高保障。

自开拍之日起,《731》便引发了全国影迷的广泛关注,并在豆瓣2025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华语电影榜单中位列第五。影片预计在7月上映时将拥有较高的排片量,若能够度过首周口碑考验,斩获佳绩甚至登顶暑期票房前三皆有可能。皮哥同样期待这两部影片能够取得理想票房,更希望市场能持续推出更多优秀的抗战题材作品。抗战历史作为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铭记于心。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