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第一,《酱园弄》是火了,但真实口碑,还是让我捏了一把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67更新:2025-09-03 21:39:51

电影《酱园弄·悬案》近期引发了广泛争议,我通过点映机会提前观看了该片。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戏外也呈现了一个颇具意味的细节,其故事原型源自旧上海时期的詹周氏。影片通过这一故事,传递出强烈的呼吁:一个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将拥有改变命运的无限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电影中多位女主演包括章子怡、杨幂、赵丽颖以及梅婷,均曾经历婚姻变故,最终都回归自我,追求独立人生。笔者认为导演并无刻意为之的安排,但这些演员在现实经历中的共性,确实构成了难以忽视的隐喻。

《酱园弄·悬案》首轮点映已连续进行多日(简称《酱园弄》)。影片方希望通过提前释放口碑来助推票房增长,但实际反响却呈现出明显的分歧。部分观众给予高度评价,而另一部分则打出两星差评,双方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展开激烈交锋,形成了热闹的舆论场。

皮哥基于真实的观影体验,深入剖析影片的创作背景与艺术表达,为未观影的观众提供参考。影片分上下部的叙事方式历来存在争议,而《酱园弄》的上映历程颇具戏剧性。去年戛纳电影节期间,制作方紧急推出150分钟精简版,但观众与媒体的反馈并不理想。这种评价落差主要源于删减幅度较大,导致核心叙事链受损。

作为一部历经四年打磨的影视作品,陈可辛面对宏大的叙事结构选择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他决定将影片拆分为上下两部,这种分段发行的模式在国产电影中并不常见。若追溯过往案例,11年前吴宇森导演的《太平轮》曾开创先河,其上部《太平轮(上)》于2014年12月首映,却因剧情节奏偏慢被观众戏称为"超长预告片"。

最终以1.95亿票房成绩告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一结果直接影响了续作的开发进程,导致后续项目陷入停滞。吴宇森选择暂停创作,徐克则主动介入协助后期制作。《太平轮(下)·彼岸》最终票房仅为5095万,令制作方损失惨重,甚至濒临破产边缘。而《酱园弄》再度因时长问题被迫拆分为上下两部,此举对制作方及导演陈可辛而言,无疑是一次高风险的尝试。

目前上映的《酱园弄·悬案》时长为96分钟,与上世纪90年代港片或网络电影的体量相近。影片能否在口碑上取得突破,为后续作品积累观众基础,成为业内与影迷共同关注的焦点。影片所改编的现实案件之所以引人注目,源于其戏剧性转折。该案发生于1945年3月20日,上海新昌路酱园弄85号二楼后室的租客詹云影(绰号“大块头”)被其妻詹周氏用菜刀杀害,尸体被分割成16块后装入空皮箱,试图转移现场灭迹。

由于楼下二房东王燮阳夫妇在案发后第一时间察觉血迹并报警,詹周氏迅速被警方逮捕归案。据记载,詹周氏原名周春兰,江苏丹阳人,自幼失去双亲,原姓杜,后由一位周姓家庭收养,遂改随周姓。她年仅九岁便被养父带至上海,送入典当行做婢女,而其丈夫詹云影正是该典当行的伙计。

詹周氏年仅二十有一,经由所在酱园的女东家撮合,与詹云影结为连理。二人初婚时暂居酱园弄的租赁屋内,然而詹云影自幼沾染恶习,成年后更将不良习气发挥到极致。他沉溺于声色犬马,肆意挥霍家财,致使原本小康的家庭陷入极度贫困。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常以暴力手段发泄情绪,令詹周氏饱受摧残。

案发当日深夜,詹云影归家后因家庭矛盾再次对妻子詹周氏进行言语施暴。长期遭受丈夫言语虐待的詹周氏在情绪失控状态下,于其丈夫熟睡时持厨房菜刀实施暴力行为,造成严重伤害。该案若置于当代法律框架下,应被认定为因持续性家庭暴力引发的激情犯罪,根据刑法规定需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在当时司法环境下,由于证据链完整且案件性质恶劣,最终被判定为死刑。

案件的关键争议点在于,詹云影因身形高大健壮被称为“大块头”,其身高超过180厘米。而詹周氏则为身材矮胖的女性,身高不足160厘米。检方基于体格差异,认定她缺乏单独作案的能力,案件背后必然存在“奸夫”协助。然而警方多次采取威逼利诱等手段,始终未能从詹周氏口中获取关键信息。

居住于前楼的黄包车夫贺惠贤(绰号“贺大麻子”)以及詹云影的酒肉伙伴何宝玉(绰号“小宁波”)曾一度被警方列为嫌疑人。然而,两人很快因确凿的不在场证明而被排除嫌疑。当时,随着詹周氏遭受长达九年的家暴指控浮出水面,舆论普遍对其表示同情,但最终她仍被判处死刑。

此案最令人称奇之处在于命运的戏剧性转折。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当詹周氏即将被执行死刑时,日本法西斯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历史时刻恰好成为她生命的转折点。原本的刑罚得以暂缓执行,但因战时特殊情形,她仍被关押至战后。

国共内战期间,相关案件持续被拖延至解放前夕。

1948年2月,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法院对案件进行重审,最终将詹周氏的死刑判决改为有期徒刑15年。她后来自称周惠珍,改嫁他人后虽未生育,却收养多名孤儿,直至1988年将近90岁高龄去世。

小说《杀夫》作为案件改编作品,由台湾女作家李昂创作,并经导演曾壮祥改编为同名电影于1984年上映。值得注意的是,陈可辛在后续改编中删减了部分情节线,同时新增了关键原创角色。

该影片改编自中国作家蒋峰创作的中篇小说《翻案》。由于存在小说原著,该影片的导演皮哥也提前通读了整部作品。客观而言,这部小说存在三个显著不足,给陈可辛的改编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首要问题是蒋峰的创作手法颇为随意,大量篇幅被用于刻画女作家苏青、张爱玲以及汉奸胡兰成三人之间的小资生活与情感纠葛,而此类支线情节与杀夫案主线并无实质关联。

第二点,作品的时间线横跨抗战时期、国共内战及共和国建设初期三大历史阶段,人物形象数量庞大。然而,情节架构较为松散,角色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与戏剧张力。这种叙事结构与麦家小说《解密》存在相似之处,去年由陈思诚执导的同名电影改编版本也未能取得预期的艺术效果。

第三点聚焦于小说的叙述手法。在刻画案件关键人物詹周氏时,作品始终以局外人的视角呈现。无论是其作案时的心理活动,抑或服刑十余载的内心变迁,均未见任何细致的心理描写。

这使得人物形象变得单薄,逐渐演变为缺乏深度的刻板印象。因此,由陈可辛执导的该影片必须对小说原著进行大幅改编,以重塑更具生命力的角色设定。

艺术创作的灵魂在于将平凡的故事淬炼成不朽的经典,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以深邃的人文情怀和精湛的叙事技艺征服观众。皮哥对近期上映的《酱园弄·悬案》进行深入剖析后发现,导演陈XX精准把握了故事核心要素,通过三重维度的创新改编,不仅重塑了原著的精神内核,更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这种对文学与影视媒介本质的深刻理解,正是决定影片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

首先,张爱玲的冗余内容被直接删减。考虑到其作为敏感人物,相关背景与主线故事并无直接关联,这一删减举措在客观上强化了叙事主线的清晰度与完整性。为应对故事时间跨度大、情节松散的挑战,陈导巧妙运用了经典“孤岛模式”叙事框架,通过构建人物间的性别对立关系来增强戏剧张力。

"孤岛模式"亦称"暴风雪山庄"模式,是密室悬疑类型作品的经典叙事结构。该模式通过将所有角色置于封闭孤立的空间,构建出特殊的叙事氛围。在影片中,负责案件侦查的薛至武局长(由雷佳音饰演)与检察官、宋瞎子(易烊千玺饰)等人物共同形成了暗处潜伏的男性群像,他们彼此之间展开复杂博弈,试图将詹周氏置于死地。

在日军占领的上海,某些角色从事隐蔽的非法活动,成为社会压迫的执行者。与此同时,以詹周氏(章子怡饰演)为核心,西林(赵丽颖饰演)、狱头王许梅(杨幂饰演)、报社主编吴玲(沈佳妮饰演)等女性人物则构建了处于光明面的群体形象,在黑暗环境中展现了不同的生存姿态与抗争力量。

尽管角色们身处不同立场,但因案件的牵连而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了詹周氏人生轨迹的转变。相较于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展映的150分钟完整版,96分钟的上部通过精简叙事架构,更充分地展现了影片的核心线索与人物关系。导演陈的高明之处在于,即便故事涉及众多配角,仍能以薛至武与詹周氏为主线,构建起层次分明的叙事框架。

所有情节线索最终聚焦于两人,使主线更加紧凑。小说中的薛至武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角色,他身居日军扶持的傀儡政权要职,作为腐败的特务警察本应为非作歹,却因始终未能查明"奸夫"身份而背负沉重心理负担,直至解放后仍未能释怀。

影片着重强化了薛至武角色中"邪恶"的特质,将其定位为象征社会上层压迫力量的施暴者。雷佳音的表演风格多变,能轻松驾驭从喜剧角色到反派角色的多样类型。影片为其分配了大量戏份,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使薛至武的形象更加立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章子怡的戏份。

部分观众提出影片应更名为《酱园弄之薛至武传》,但事实上,薛至武的深入刻画并非为了突出个人形象,而是服务于整体叙事,着重展现詹周氏命运的跌宕起伏。为弥补小说中詹周氏形象塑造不足的缺陷,影片特别引入了原创角色狱头王许梅。

陈导通过詹周氏在狱中的精神蜕变历程,生动展现了其叙事上的非凡功力。这位女性角色在禁锢环境中经历的认知颠覆与心灵觉醒,成为故事中最具感染力的转折点,体现了导演对人物塑造的深刻洞察与艺术表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易烊千玺在剧中特别出演宋瞎子,突破以往的俊朗形象,令观众感到意外。

作为内地新生代中极具实力的演员,易烊千玺始终以严谨态度打磨每个角色,近年来不断尝试突破自我。本片中塑造的宋瞎子形象堪称其极具代表性的成功尝试之一。在详细阐述影片亮点之后,接下来皮哥将剖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显著的缺陷,或者说"硬伤",在于采用分上下篇的叙事方式。结合过往失败案例的教训,这种做法被普遍视为高风险尝试。近期的《碟中谍7:致命清算》与今年的《碟中谍8:最终清算》虽各自拥有独立故事线,但本质上仍是同一完整叙事的分段呈现。

2023年上映的《碟中谍7》因叙事结构松散且情节未完整呈现,导致上映后口碑下滑,全球票房5.56亿美元也未能达到预期。而目前仍在上映的下部《碟中谍8》尽管口碑较前作有所回升,但票房增长仍显乏力,目前正遭遇亏损困境。相较之下,《酱园弄》的处境则有所不同。该片本就是一部完整的叙事作品,仅因片长问题被拆分为上下两部分。

这种做法使上下部影片在叙事完整性上面临更大挑战。令人不解的是,《酱园弄·悬案》首部实际时长仅为96分钟,若第二部同样维持90分钟量级,总时长约3小时的体量已与《碟中谍8》《阿凡达:水之道》《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等商业大片相当,拆分为双篇实属多余。当前这种类似旧港片与网络电影的短小篇幅,当故事尚未展开便草草收场,不仅难以满足观众期待,更将直接影响作品口碑。

若影片上映后口碑滑坡,则可能重蹈《太平轮》的覆辙,届时《酱园弄》系列或将面临无以为继的尴尬局面。此外,人物设定存在堆砌之嫌,大量角色沦为符号化存在。例如小说中仅作为背景点缀的宋瞎子,在电影中却被塑造成需要明星加盟的"流量担当",这种改编显然偏离了原著核心。

角色出场频繁但戏份较少,反而削弱了主线叙事的连贯性。第三大缺陷体现在选角方面,尤其在詹云影这一角色的塑造上更为明显。原著中詹云影拥有"大块头"的外号,其体型特征应当接近马东锡的健壮形象,与矮胖的詹周氏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才能支撑警方认定詹周氏不具备单独实施杀人肢解的体格条件。然而影视改编中却选择了身形偏瘦的王传君担纲,导致关键人物的体型特征与原著存在偏差,影响了故事逻辑的自洽。

王传君的表演技艺备受认可,但其在银幕形象上的表现仍难以获得观众的完全认同。尽管两人在身高上存在客观差异,但其身形的协调性与气质的契合度,使得这种差距在视觉呈现上并未形成明显的反差。

这使得影片中"警方的怀疑"这一情节在观众看来显得难以捉摸,缺乏足够的铺垫与逻辑支撑。

在宣发策略方面,影片若面向港台市场应着重突出"民国四大奇案之一"的定位,以"杀夫""分尸"等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元素作为营销核心。

然而,在当前内地的舆论环境下,若采用此类敏感词汇进行宣传,极易引发争议。因此,《酱园弄·悬案》在宣传推广方面始终保持审慎态度,聚焦于"女性觉醒"的主题。但若将此路线置于特殊历史时期,仍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这些因素,若最终影响票房表现,则对主创团队及制片方而言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挑战。然而,中国电影行业更需要在类型多样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像《酱园弄》这样涉及敏感题材的犯罪片,其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仍应获得应有的支持与鼓励。

尽管存在部分不足之处,《酱园弄·悬案》仍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犯罪题材影片。陈可辛导演的导演功力依然可圈可点,影片自上映以来多次刷新单日票房纪录。然而,其在暑期档的表现尚难预料,最终能否成为档期爆款仍需市场检验。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