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破3000万,看完《焚城》,我想说:刘德华这片拍出了港片的良心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78更新:2025-09-10 01:13:32

我已完整观赏完毕电影《焚城》,观影时间为晚间7点10分,地点为巨幕影厅,影片时长136分钟。结束时内心激动难以平复,久久无法回归平静。

回想起影片的结尾时,我仍停留在原地,期待着片尾彩蛋的揭晓。原本以为三位消防员会如预期般凯旋归来,可现实却无情地打破了我的幻想。

在深入探讨这部影片之前,我必须先表达一些不满。为何首日票房及点映场次的总和仅突破3000万大关?这一成绩实在令人咋舌。

尽管在港片经历低迷期、院线面临冷档期的背景下,制片人江志强选择拍摄香港首部聚焦环境议题的灾难大片,这一决策无疑是一次高风险的尝试。近年来,香港电影在内地市场的票房表现持续下滑,甚至多个与内地合作的影片项目也相继被叫停。而洋垃圾引发的生态危机这一题材,既涉及复杂的环境科学知识,又需要构建高度紧张的灾难场景,显然对擅长动作、武侠等传统类型的华语电影产业而言,属于较为陌生的创作领域。

导演潘耀明曾执导过《毒舌律师》《捉妖记》等作品,被业界视为具有实力的导演人选。然而,其最近一部执导的电影《我不是“bet神”》却在豆瓣上获得4.8分的评价,似乎未能完全展现其才华。但江老板依然坚持要为香港电影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奋力争取更好的口碑。

该片汇聚了刘德华、白宇等实力派演员,特别邀请了久违大银幕的莫文蔚,以及谢君豪、刚获得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林保怡、郑则仕、黄维德、王敏德等港片资深演员。作为近年港产商业片中的佼佼者,影片让我全程屏息凝神,观影过程中仿佛被牢牢锁定在座位上,紧张时刻连吞咽口水的举动都显得小心翼翼,如同任何细微的喉结颤动都可能影响剧情走向。这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令人不禁想起刘德华主演的《拆弹专家2》所带来的震撼。

可结果呢?一方面,正如张艺谋盛赞的“特效镜头与灾难场景极具真实感,恢弘场面填补了香港电影的空白”,《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也表示影片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另一方面,其首日票房却未能与其艺术水准相匹配。然而,作为近年港片中难得的佳作,真的不值得被更多人关注吗?我对此感到不服气。观感方面,看完《焚城》后,若要问我最直接的感受,我会用两个字概括:意外!为何意外?并非源于刘德华一如既往的精湛演技,亦非电影视效的震撼呈现与紧凑节奏。

让我意外的是,这部作品并未回避对洋垃圾问题的直接呈现,而是将洋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中诸如“世界不是有钱人的”这样直击人心的台词,更让观众感受到沉重的社会现实。在演员表现方面,莫文蔚的演绎令人惊艳,同时还汇聚了众多港片资深演员的精彩飙戏,为影片增添了极大的观赏性。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在文戏处理上颇具水准,甚至能让人联想到江志强监制的《寒战》所具有的叙事风格。

令人意外的是,《焚城》并未采用传统港片中常见的“皆大欢喜”结局。作为一部以香港本土为背景的灾难题材作品,它直面现实中的洋垃圾问题,其内核亦跳脱传统港式警匪片框架,展现出对社会议题的深刻探讨。

令人意外的是,过去我曾对此持有某种偏见。曾以为华语电影难以驾驭灾难题材,港片更遑论展现此类片种的深度。然而,近期观影体验颠覆了这一认知——不仅呈现了高成本制作的视觉震撼,更通过精心构建的叙事,唤起了我对香港本土的深切共鸣。当银幕上炸裂的火光映入眼帘,甚至能感受到灼热空气扑面而来的温度。

诚然,在观看《焚城》之前,我最初是被刘德华与白宇的出演所吸引。然而,真正令我震撼的却是其深刻的情节设定。灾难片的价值不仅在于视觉奇观的呈现,更在于通过完整的故事线向观众传递警示意义,而这部电影恰好实现了这一目标。因此,《焚城》可以被视为港片灾难类型片的重要突破,为该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

关于影片的创作背景,据透露这源于制片人江志强多年前偶然接触到的一则真实新闻——涉及“有毒洋垃圾转运”的事件。故事的核心矛盾聚焦于“洋垃圾引发的末日危机”,并设想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假设情境:若铯137这类放射性物质意外出现在香港,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通过这样的设定,影片成功地将社会议题与灾难叙事相结合。

这场核辐射危机牵动了全港每一个人的心弦。200万人紧急撤离,700万人陷入困境,从港府高层到消防前线,从普通市民到涉嫌囤积居奇的商人,各方力量共同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故事伊始,位于香港粉岭皇后山麓的废弃物资回收站陷入混乱,堆积如山的垃圾在烈焰中燃烧,巨大的集装箱接连倒塌,浓重的黑烟裹挟着辐射尘埃直冲云霄。令人揪心的是,一名浑身被火焰灼伤的男子在火场中踉跄逃出,现场画面令人触目惊心。

辐射探测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监测数值一度飙升至3000以上。当消防员奔赴火场灭火时,临危受命的前高官、环境专家范伟立(刘德华 饰)紧急赶赴现场勘察。在查看伤者状况后,他敏锐察觉到:这家回收场实为一个非法处置有毒废料的黑市,香港正面临严重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威胁。

面对即将到来的台风威胁,一场紧急的救灾行动迫在眉睫。由于台风仅剩24小时即将登陆,届时肆虐的暴风骤雨将加剧铯137的扩散,使区域面临转化为"死城"的严峻风险。这场与自然灾难和人为隐患的赛跑已悄然展开,人类仅有的黄金救援时间不过24小时。

剧情自此分为两条主线:刘德华与白宇分别饰演的角色。其中白宇所呈现的消防员线,重点刻画了前线工作人员英勇无畏的职业信仰,同时展现了普通人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更深入探讨了人性中阴暗与光明的双重特质,整体呈现手法偏重于动作戏的张力表达。

影片在营造危机氛围时,通过震撼的爆破场面和扣人心弦的生死救援场景,成功构建了极强的沉浸式体验。消防员之间的深厚情谊成为影片中展现人性光辉的核心元素,例如面对致命威胁仍义无反顾冲入火场营救群众,为挽回队友阿水与finger的生命,一队人马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仅用30分钟便再次闯入核辐射区域执行任务。而在高潮迭起的结局中,三名消防员为确保雷管成功引爆,毅然决然选择留守地下,用生命完成最后的使命。

另一条叙事线索聚焦于政府官员与刘德华饰演的危机处理专家范伟立组成的应对团队,围绕关键决策展开激烈交锋。

该片段延续了《寒战》系列的叙事脉络,尤其当莫文蔚饰演的最高指挥官Cecilia与范伟立在办公室内展开激烈交锋时,场景氛围与《寒战3》高度相似,让人不禁联想到前作的精彩片段。

这场博弈最终导致Cecilia与富商高培德(王敏德 饰)之间涉及内幕交易的事件浮出水面。

正是由于他非法走私境外废弃物,导致城市陷入前所未有的火灾危机。而影片大结局不仅需要化解这场灾难,更将揭露黑心商人最终如何被制裁。

观影伊始,我曾担忧影片会沦为一场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示。然而随着剧情推进,故事逐渐显露出完整的脉络,后半程更是层层递进,令人回味无穷。这部时长约136分钟的影片始终保持着紧张节奏,直至片尾仍让人感到意犹未尽。它并非无脑的爽片,也非对传统港片的简单复刻,而是聚焦于一个真实的香港本土末世灾难叙事。

关于刘德华的演绎,我原本与大众一样对他在片中饰演的范伟立角色存有疑虑。这种疑虑并非针对演员的表演能力,而是源于对人物特质的考量——平日为人谦和的刘德华,似乎不太擅长诠释此类充满威严感的角色形象。

然而观影结束后,刘德华的精湛演技令人大吃一惊。他饰演的范伟立曾是香港政府的明日之星,却因一次意外失误,致使消防员妻子在海关相关火灾事故中不幸罹难,这一悲剧促使他毅然放弃公职投身环境研究领域。即便卸下官职,这位角色依旧展现出令人窒息的权势——当他在揭露权贵时说出"不该是你们的家人才有知情权"这句震撼台词,瞬间让在场所有权力阶层陷入沉默。其行事风格既独断又强势,除了与莫文蔚角色形成微妙互动,整个故事线中的人物似乎都必须臣服于他的意志之下。

范伟立的内心始终萦绕着对妻子的愧疚之情,他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实则是为了弥补过往的遗憾。这种深藏的温情正是角色的灵魂。刘德华在演绎激烈对峙场景时张力十足,与白宇饰演的小舅子之间既存在矛盾冲突又暗含默契配合,每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结局戏码,角色毅然决然选择以身试法,也要将贪腐官员与商人绳之以法,最终对王敏德怒斥的那句台词,堪称全剧情感与正义的巅峰爆发。

我认为,刘德华凭借其内敛、挣扎且充满矛盾的角色塑造,极有可能获得明年金像奖影帝的提名。

起初,我对于白宇加盟本片同样存在顾虑,无非是担心其难以在港片演员主导的合拍片中找到立足点。

事实表明,导演在角色分配上展现了高明的考量,不仅让白宇主演了大量动作戏份,更邀请了拥有丰富内地演出经验的影帝谢君豪以及资深演员吴彦洙共同诠释故事。令人意外的是,消防队长这一角色并非单纯的配角,而是贯穿剧情的核心存在,既展现出英勇果敢的硬汉特质,又在与家人通话时流露出内心的柔软与脆弱,形成鲜明的性格对比。

个人认为白宇的演技确实可圈可点。然而,整部影片中最令人惊艳的表演,毫无疑问属于莫文蔚。

此前莫文蔚已长达十余年未涉足影视圈,但江志强的选角眼光堪称精准。随着年龄增长,莫文蔚身上沉淀出的独特气质与剧中高层角色高度契合,其演绎的权谋算计与内心挣扎令人印象深刻,尤其与刘德华的对手戏更是火花四溅,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化学反应。

两段对话“政府办事并非随意揣测”与“你过去可是从政的”,意外成为港片年度经典台词。前者暗讽权力运作的严谨性,后者则巧妙揭露对方的背景身份,形成极具戏剧张力的对白碰撞。

在港片领域,继《寒战》之后,这部作品再次呈现了极具张力的对峙戏码。莫文蔚凭借该角色获得金像奖影后提名,确实名副其实。两位主演的演技均达到影视奖项的水准,而配角中,林保怡的表演最为惊艳。

林保怡的角色始终置身于众多高层人物之中,戏份中特写镜头相对较少,但他以细腻的表演赋予角色独特的隐忍气质与从容风度,展现出非凡的气场与正气,令人难以将其与反派形象联系起来。相较之下,王敏德此次饰演的DOE公司老板高培德则彻底游走在恶商的灰色地带,不仅权谋手段更为隐晦,行为主张更是赤裸裸地展现出无耻本质,甚至试图以救港英雄的姿态粉饰其罪行。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以《飞虎》队长角色奠定演技基础的演员,在岁月沉淀后反将反派角色演绎得更具层次感,其表演张力与角色深度令人惊艳。

在女性配角的塑造上,王丹妮与廖子妤分别饰演的美恩和苏怡表现相对平淡,未能成为焦点。而王菀之饰演的刘德华旗下临时助理Kelly却意外成为亮点,其与刘德华的多场对手戏凭借细腻的演技与自然的情感流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焚城》最令人瞩目的并非其视觉特效,而是剧情设计。虽然影片的特效水平无法与好莱坞顶尖作品媲美,但在华语电影同类题材中仍属佼佼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开场香港北区废弃电器回收场的大火场景,由知名摄影师出身的导演通过近景特写与多角度全景镜头的组合运用,以极具层次感的镜头语言将这场充满悬疑色彩的火灾呈现得淋漓尽致,既展现了震撼的视觉效果,又强化了剧情张力。

镜头以消防员的视角切入火场,通过多维度航拍视角与多样化的拍摄角度,细致呈现火场复杂性。特写镜头捕捉到难以控制的火势蔓延、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以及紧张刺激的救援行动,在不同距离的全景镜头与动态拍摄中,立体还原了飞机坠毁引发的连锁反应,渲染出楼宇坍塌、地动山摇的末世灾难景象。

飞机残骸散落、消防员在熊熊烈焰中穿梭、肆虐的火舌与塌落的房顶等震撼画面,无一不令人屏息凝神。当观众完全沉浸于剧情漩涡时,这种极具冲击力的观影体验堪称教科书级别。谈及《寒战》,毋庸置疑其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精心雕琢的文戏部分。《焚城》中呈现的官场对峙更是将这种张力推向极致,每一句对话都暗藏玄机,多方势力的角力交织其中,不仅需要导演的胆识与魄力,对叙事节奏的把控也堪称艺术。

在电影中,Cecilia(莫文蔚饰)迅速组建灾害危机应对小组,范伟立(刘德华饰)作为前上司在离职前被委派加入,其他成员包括消防处处长(林保怡饰)、保安局局长(郑则仕饰)等政府官员,所有成员均接受署理行政长官兼现任财政司司长Cecilia的统一指挥。然而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高层为避免引发社会恐慌,采取了信息管控措施。

范伟立与Cecilia对现有应对策略的分歧日益加深,两人多次激烈交锋。从消防员何时大规模使用喷水救火,到是否通过签署豁免协议换取对房地产商在建项目的紧急拆除,双方意见始终针锋相对。其他高层在会议室里权衡利弊、见风使舵又相互角力,剑拔弩张的火药味一下就出来了。例如——"你们这些坐在冷气房里的人,可曾想过地面上的险情有多危急?"

这场会议室内的激烈交锋,无疑让人联想到《寒战》中郭富城饰演的刘杰辉与梁家辉塑造的李文彬之间的对决。可以说,该片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寒战》的叙事风格,却又赋予了其灾难类型片的特质。至于港片方面,影片并非毫无瑕疵。尽管制作团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灾难场景的视觉呈现相较于好莱坞水准仍存在一定差距。白宇与吴彦姝作为非粤语演员的配音表现、口型处理略显违和。然而,瑕不掩瑜,影片成功还原了港片独特的气质,尤其在呈现那股标志性的"劲儿"方面,展现出了难得的地域文化特色。

许多观众感慨,当前的港片似乎褪去了昔日的锐气。然而,所谓的港片火气,是否仅仅是过度夸张的表达?在我看来,真正的火气源自一种无所畏惧的创作态度——敢于直面现实、敢于表达观点、敢于展现硬汉精神。而《焚城》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毫不掩饰地呈现灾难现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直接叩击观众心灵,令人不禁思考:“若这一切并非电影,而是真实发生,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洋垃圾与现实的距离,远比人们想象的要短。正如刘德华主演的影视作品中所言,这种悲剧源自人类自身的贪婪与短视。唯有直面现实、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才能真正诠释港片的精髓。

充满激情的制片人江志强曾直言:电影对他而言是一场豪赌。“在冷档期推出大制作高成本项目”是他一贯的冒险策略。这种敢于下注的态度源于两重信念:首先,他认为冷档期并不存在,观众不愿意走进影院的核心原因在于缺乏优质影片;其次,他始终对港片充满信心。即便在短视频主导的宣发环境下,他仍坚信观众愿意为真正的好电影走进电影院。然而,江志强并未因此退却,他以坚定的信念面对香港电影发展的困境,坚持拍摄有深度、有诚意的作品。

港片近年来的低迷,源于其未能持续创新,满足观众对新颖、精彩及突破套路内容的期待。正因如此,港片更需以优质作品重拾观众信心,逐步修复其在大众心中的口碑。尽管首日票房表现未达预期,但凭借口碑效应,影片或许能在冷清档期实现逆袭。

在疏散数以十万计群众的桥梁场景中,人们自发形成合力推动一辆抛锚的货车。这种普通民众彼此扶持、共渡难关的情景,映照出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辉。

正如电影中那句令人深思的台词:"请相信他们"。在观看《焚城》之后,我同样希望观众能重新审视港片的潜力,并给予其更多支持与信任。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