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60年后归来!电影频道9.26播出《大闹天宫》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09更新:2025-09-10 10:42:33

1905电影网特别报道:经典动画《大闹天宫》即将再度与观众见面!9月26日中午13点,敬请齐聚电影频道,共同见证这部不朽作品的60周年纪念日。

《大闹天宫》海报的创作堪称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挑战。作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视觉呈现需要融合传统水墨意境与现代动画技法,在有限的平面空间中构建出恢弘的神话场景。美术团队需精准把握角色造型的辨识度,既要体现孙悟空桀骜不驯的个性,又要通过色彩与动态感展现其神性光辉,这种细节的精确性要求极高。同时,海报需承载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在视觉符号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通过构图语言传达作品的精神内核,是创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该片的制作规模在当时堪称空前绝后,分为上下两部,改编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前七回中的龙宫借宝、官封弼马温、大闹蟠桃宴、大战二郎神、八卦炉中逃生等经典情节。

制作初期尚未引入电脑技术,全依赖原画师手中的画笔完成。尽管仅有不到30名原画与动画创作者,但制作团队对每一个细节都追求完美。每个镜头由24帧画面构成,所有画面均为手绘完成。上下集总时长超过120分钟,共绘制超过15万4千幅画面,使用胶片达一万余尺,仅绘图工序便耗时近两年。

《大闹天宫》动画分镜精妙绝伦,每一帧画面都彰显着浓厚的中国美学韵味。该作品以恢弘的视觉盛宴为载体,将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与精湛的创作技艺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表达。

由翠色欲滴的花果山延展至深邃莫测的龙宫秘境,最终抵达祥云缭绕的天庭圣地,这片壮丽画卷凝聚着古典韵致与壁画中的瑰丽想象。

《大闹天宫》在后期制作中巧妙融合了京腔京韵的音乐元素与传统鼓点,通过地道的中国民乐编排与戏曲唱腔的运用,为影片增添了极具东方韵味的听觉体验,既彰显了民族音乐的磅礴气势,又凸显了戏曲艺术的璀璨华彩。

孙悟空的造型设计堪称全片的视觉焦点,其形象栩栩如生:头戴紫金冠,身披赭黄袍,腰系蓝田裙,足踏步云履,手执如意金箍棒,面部特征鲜明,包括尖嘴腮、雷公嘴、孤拐面,配合火眼金睛、黄发金箍、一身黄毛以及两块红股的细节刻画,完美呈现了这位经典角色的神采。这一设计成果凝聚了工艺美术大师张光宇的匠心独运,他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投入了大量心血。

美猴王造型设计最终定稿的头部形象,深入汲取了京剧脸谱中象形脸的艺术精髓。设计师张光宇在经典京剧剧目《闹天宫》的孙悟空扮相基础上,进行了具有时代感的创造性改良。通过大面积的红色色块勾勒出孙悟空豪迈果敢的侠义精神,金色眼窝的运用则强化了其标志性的"火眼金睛"视觉效果,而绿色月牙眉的设计巧妙传递出角色乐观开朗的气质与亲和力。

在完成造型设计后,动作设计成为关键环节。为了让美猴王角色真正活灵活现,制作团队特邀京剧大师郑法祥,被誉为"南猴王",为团队成员传授表演技巧。同时,原画组成员在各自的工作台前放置镜子,依据画稿情境进行肢体动作与表情练习,通过反复观察与思考后,将动态细节记录于画作中。经过四轮反复推敲与修改,最终塑造出"头戴黄帽、双眉翠绿、面容圆润、四肢修长、身姿轻盈、系着翠绿围巾、身着黄衣红裤、脚蹬黑靴、搭配豹纹短裙"的经典美猴王形象。

自《大闹天宫》之后,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在后续《西游记》动画作品中持续产生深远影响。该版本塑造的齐天大圣不仅具备神话英雄的特质,更成为大众文化中的精神象征。其魅力源于智慧与乐观的完美融合,展现出机敏果敢、坚毅无畏的多重品格。在领导群猴时,他以平等姿态与部下建立深厚情谊,既不独断专行,也不剥削驱使,而是通过与妖猴的默契协作赢得尊重。这种超越传统神性的领导方式,使其以超凡才能和高尚德行获得众望所归,开创了神话人物形象塑造的新范式。

导演万籁鸣在回忆录《我与孙悟空》中曾深情回忆:“当影片首映时,孙悟空在笑,而我却在流泪,但这是喜悦的泪水。我内心默念:‘孙悟空,我们终于见面了。’”1964年,年届65岁的万籁鸣携手创作团队打造的中国首部动画彩色长片《大闹天宫》,每一帧画面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这部经典作品历经岁月沉淀,其艺术成就与文化价值始终熠熠生辉,至今仍是中国动画史上的巅峰之作,在国人心目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

9月26日13:00,电影频道将为您精彩呈现《大闹天宫》,邀您重温童年最经典的神话故事。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