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更新:2025-09-03 17:54:25
国内的创投体系近年来在青年导演的发掘与扶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与资源整合,为新生代电影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例如,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单元”曾资助过多个青年导演项目,如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2018年)和李霄凌的《地久天长》(2019年),这两部作品不仅获得市场认可,还摘得金鸡奖等多项重要奖项。此外,腾讯视频的“V计划”、爱奇艺的“云影院”等影视投资基金也积极扶持原创导演,如辛爽凭借《开端》(2022年)从创投中获得突破,其悬疑题材的创新叙事引发广泛关注。部分青年导演还通过自媒体众筹或与独立制片团队合作,例如胡建钧的《八哥》(2020年)和殷若昕的《八角笼中》(2023年),这些作品以独特视角探讨社会议题,逐渐形成个人风格。然而,创投助力的背后也存在挑战,如资本与创作的平衡、市场风险等问题,需进一步观察青年导演在商业化与艺术表达间的成长轨迹。
在聚光灯下的喧嚣与创作中的困境之间,青年导演正面临成长道路上的多重考验。作为中国电影的未来新星,他们亟需在创投体系中找到平衡点,既保持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又应对商业现实的考量。2024年11月15日,金鸡电影创投大会·推介仪式在厦门落下帷幕,本届大会揭晓了多个重要奖项:导演迟海的《全屏搜索》获得评委会优胜项目,导演李晨希的《三岔口》斩获ITG·评委会优胜项目,导演卢鹤来的《推开世界的门》荣获【艺术之光】优胜项目,导演颜志坚的《再搬出一场戏》摘得ITG特别奖·厦门制造优胜项目,导演张弛的《好好说再见》则入选制作中项目【报晓荣誉】。随着创投大奖的尘埃落定,业界期待这些凭借剧本创意脱颖而出的导演们,能在金鸡创投的扶持下顺利推进项目,最终实现作品的诞生与电影艺术的突破性发展。
金鸡电影创投大会作为中国电影金鸡奖艺术责任与使命的延伸,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与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华语新作电影项目。自2019年设立以来,该大会通过权威公正的评审机制、全面系统的孵化支持体系以及多元化的资金解决方案,从剧本创作到影像制作全程护航,助力电影新人新作突破发展瓶颈。当前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电影节创投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每年国内各类电影节创投活动持续为行业发掘输送优质人才,拓展中国电影的创新边界与商业化路径。青年导演们深知,唯有主动与市场对话、积极展现创作理念,才能实现艺术表达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统一。在评委的专业建议与建设性批评中不断自我提升,最终完成从创作到市场的蜕变。目前我国主流电影节创投活动主要包括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SIFF PROJECT)、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项目创投、FIRST电影展电影市场·创投会、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创投、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电影创投大会以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创投会六大平台。其中,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以2007年设立时间最早、孵化成果最显著,历年推出的《钢的琴》《白日焰火》《Hello!树先生》《忘了去懂你》《十二公民》《师父》等作品,不仅斩获国际大奖,更在市场获得广泛认可,彰显了创投机制对电影产业的深远影响。
截至202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累计推动87个项目进入制作环节,其中72部作品参与国内外电影节展映,44部入围A类国际电影节,63部影片实现国内院线放映。仅2023年,那嘉佐执导的《街娃儿》、魏书钧的《永安镇故事集》以及久美成列的《一个和四个》三部影片便成功登陆国内院线,充分展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强大的新片孵化能力,以及作为中国内地唯一拥有A类国际电影节资质的电影节不可忽视的行业影响力。
北京国际电影节虽在综合实力上尚未与传统国际电影节比肩,但依托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强力支撑,其发展潜力备受期待。自2012年起设立的北京市场项目创投单元,历经十余载培育,已助力《哈日夫》《平原上的夏洛克》《七十七天》《春江水暖》《日光之下》《郊区的鸟》等优质作品进入市场,同时为宝音格西格、徐磊、赵汉唐、顾晓刚、梁鸣、仇晟等导演打开通往国际影坛的通道。与上述电影节不同,FIRST青年电影展最初由民营企业主导,后逐步发展为西宁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联合主办。该展以挖掘青年电影人为核心特色,在众多电影节中形成鲜明差异化,营造出更具活力的行业生态。
平遥国际电影展同样由贾樟柯于2017年发起,后引入地方政府支持,并于2024年新增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作为联合主办方,进一步强化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其创投单元自2019年设立以来,虽起步较晚,却已推出《温柔壳》《人生大事》等作品,推动王沐、刘江江等新锐导演获得广泛关注。金鸡电影创投大会作为较晚成立的平台,自2019年启动项目征集,至今尚未有明确影片产出。然而,创办37年的金鸡奖作为国内电影节奖的标杆,近年来虽因2018年主视觉海报的"土味审美"引发争议,但通过吸纳观众建议,近年在创投组织形式、嘉宾阵容及资金支持等方面持续优化,展现出培育新生代电影人的潜力。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果,其首届创投会便孵化出《又见奈良》。该片于2020年完成拍摄制作,成功入围东京、上海等国内外多个电影节的展映与竞赛单元,并在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重现银幕。在《米花之味》之后,青年导演鹏飞通过该平台再度实现创作突破。
国内电影节创投活动的发展历程呈现出显著的起伏。第五届因主办单位权属争议引发风波,部分获奖项目奖金被拖欠的情况引发关注,尽管《扔你的猫》通过仲裁胜诉仍未能到账,《人海同游》《拜拜,拜拜》等项目也遭遇类似困境。第六届将于12月举办,主办方已更迭,创投形式由长片创投会H!action创投转型为短片创投训练营青椰计划,这一调整被认为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考量。总体而言,国内电影节起步较晚,其作为产业孵化主赛道的创投活动发展相对滞后。受近年经济环境影响,长片创投被贴上"低效""不可预期"的标签,导致其创新动能受到抑制。尽管各地创投会每年都会涌现大量获奖项目,社交媒体上频繁传播成功喜讯,但最终实现拍摄并成功上映的项目仍属少数。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间,国内电影节近百个创投获奖项目中仅约四分之一有后续进展,其余项目多无下文,与海外如戛纳电影节创投工坊形成的202个项目开发成果(其中145部影片成功进入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参与创投的青年导演多为首次执导长片,普遍面临商业价值与艺术表达的平衡难题。部分创作者过度追求市场潜力而牺牲艺术品质,另一些则执着于艺术个性导致项目缺乏竞争力。在FIRST创投会案例中,曾出现主创强调市场前景与评委关注艺术价值的诉求分歧。此外,评委的个人偏好及专业背景等因素可能对评选结果产生显著影响,致使部分具备潜力但不符合评审倾向的项目被忽视。这种评委审美与市场规律的脱节现象,实质上可能制约电影节展的产业引导作用,致使精英化评判体系主导下产出的作品难以获得市场广泛接受。
剧本创作虽充满孤独感,但具备较强的可控性,而电影制作则伴随着喧嚣与不确定性。尽管部分项目在创意阶段可能获取一定资金与资源,但执行过程中往往遭遇多重变数,诸如资金链断裂、制作周期延误、市场环境波动等挑战。若缺乏稳定的后续支持体系,项目极易陷入僵局甚至终止。这一现象警示电影节创投活动主办方需摒弃短视思维,否则终将如竹篮打水般徒劳无功。然而,创投机制亦展现出显著的积极价值,值得行业内外给予持续关注。对众多籍籍无名的新生力量而言,电影节创投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资源对接的高效通道,更成为获得业界认可的关键跳板。青年导演文牧野即是一个典型范例:其2013年创作的短片《battle》荣获第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大学生电影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2016年推出的《孤岛》入围创投会后,成功签约宁浩、王易冰联合创立的坏猴子影业"72变电影计划",最终催生现实主义力作《我不是药神》,该片累计票房达30.98亿元,截至发稿时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22位。
新人导演的首部作品能够取得如此抢眼的成果,令人倍感振奋。这不仅彰显了FIRST创投活动在发掘潜力项目方面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与专业水准,也印证了其在扶持新生力量上的独特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未获得奖项的项目并不代表缺乏发展潜力,创投平台的核心意义在于为青年创作者提供被行业看见的机会。通过整合资本、技术及行业资源,创投活动有效搭建了项目与投资方之间的桥梁,助力优质作品实现从创意到落地的转化。以滕丛丛导演的《送我上青云》为例,该片作为2014年FIRST创投项目虽未获奖,却在三年后被姚晨的坏兔子影业发掘开发,姚晨更以演员身份参与并首次担任监制。202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入围的《寒江别》则展现了不同维度的机遇,该片350万元的预算已全部完成拍摄,但面临50万元后期资金缺口时,评委陆川主动伸出援手,为项目注入关键支持。从创作维度看,创投活动始终保持着对多元艺术表达的开放姿态,通过鼓励创新实践推动电影类型与叙事方式的突破。钟凯峰导演的《在鲸鱼里游泳》正是典型案例,其以音乐为媒介构建情感联结的实验性手法,突破了传统类型片的边界,最终在2022金鸡电影创投大会斩获"最具潜力导演"称号。
创投平台的持续关注为中国电影产业注入了活力,通过聚焦新生代创作者,有效促进了创新生态的构建,为行业长效发展提供了动力。中国电影亟需创新力量的支撑,以保持持续的生命力。随着多家创投机构的长期投入,董越、久美成列、邵艺辉、仇晟、陈小雨、徐磊等新生代导演逐步获得行业认可,部分作品已进入市场,部分仍在制作阶段。在创投活动中,他们不仅获得资深从业者的专业指导与资源支持,更赢得广泛关注与期待。令人欣喜的是,一些青年导演因创投平台的助力,已能推出第二部长片作品。例如邵艺辉导演于2020年凭借《爱情神话》剧本入围第十四届FIRST青年电影展创投单元,获麦特文化董事长陈砺志的青睐与支持,最终斩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与最佳剪辑奖。2024年,其新作《好东西》作为金鸡百花电影节国产新片展开幕影片展映,似乎完成了某种传承循环。2015年,董越导演带着《暴雪将至》剧本参与第九届FIRST影展创投会,结识制片人肖乾操。在肖乾操的推动下,该片吸引段奕宏、江一燕等演员加盟,荣获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与卓越艺术贡献奖。2024年,董越的新作《戴假发的人》作为第37届金鸡国产电影展闭幕影片展映,将于11月16日全国公映。
创投不仅为青年导演们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更为他们创造了持续发展的契机。在2024年10月举行的2024青年电影周(浙江)上,由张中臣担任导演兼编剧,陈坤阳负责制片工作的《夜间声响》荣获浙江创投百万大奖。两位创作者曾在北京电影学院保安队相识,后来通过该校继续教育学院深造电影专业。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值班,毕业后选择合租生活,成为彼此的"电影搭子",共同探索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近日,北电保安跨界投身电影创作并斩获创投百万大奖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以及随之而来的创作困境与行业质疑,青年导演群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流量高峰与现实压力间寻找平衡,成为亟需解决的命题。对于中国电影新生力量而言,创投机制仍需在扶持政策与行业规范层面持续探索,以更好地激发创作潜能,助力本土影视人才成长。出品人 | 总编辑:谭飞,执行主编:罗馨竹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