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与家”的永恒话题,豆瓣高分纪录片《中国民居》回归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00更新:2025-09-02 19:59:38

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抢救性纪录片《中国民居》第三季,由广东优创合影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花拾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莫政熹、刘俊生两位导演共同执导,将于7月22日在腾讯视频独家首播,并同步登陆央视、爱奇艺、优酷及B站等平台。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房屋与家庭的关系始终是一个贯穿终生的永恒议题。《中国民居》第三季由莫政熹、刘俊生两位导演率领摄制团队,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青海三江源地区、广东侨乡江门市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展开深度记录。延续系列纪录片"知识科普 人文情感"的创作脉络,本季通过剖析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的建造智慧,展现其既承载民俗文化又面临现实挑战的双重特质。前两季作品在网络平台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豆瓣平台获得8.2分高分评价,不仅成为网络热议话题,更被纳入全国多所中学的开放式教学资源。今年5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推荐该纪录片片段,凸显在新时代文化传承背景下,传统民居影像表达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

侗寨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和地域适应性。其典型代表为吊脚楼,以木质结构为主,多采用三至四层式设计,底层架空以防止潮湿,上层用于居住。建筑立面常呈现飞檐翘角的装饰风格,屋面多为歇山式,既符合侗族对"干栏"建筑传统的继承,又融入了独特的艺术审美。在功能布局上,侗寨建筑注重通风采光,天井设计巧妙,庭院空间常用于社交活动,体现了侗族"合群"的民族性格。建筑构件如门楣、窗棂、栏杆等常见精美的木雕装饰,题材多取自侗族图腾文化与自然崇拜,充分展现了建筑艺术与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

《中国民居》第三季不仅呈现了侗族木构营造技艺、黑牦牛帐篷制作工艺等传统建筑瑰宝,更深入挖掘人与乡土的羁绊。通过去除浮华修饰的纪实手法,纪录片展现出传统民居真实而立体的面貌:既有传统工艺与现代发展的碰撞,也包含华裔归国寻根的困境、高原游牧生活的艰辛。在揭示情怀与现实矛盾的同时,更传递出坚守传统的信念——即便面对种种挑战,仍有人选择回归故土,用行动守护这份文化遗产。

江门,这座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岭南名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宗族文化传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门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更是潮汕文化、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交汇融合的典型代表。

在江门的街巷深处,至今仍可见到保存完好的碉楼群落。这些融合中西建筑艺术的特色建筑,见证了近代华侨实业家引进西方建筑理念的智慧结晶。据统计,江门市现存碉楼超过1800座,其中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研究岭南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江门的寻根文化深深植根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历史。自宋元时期起,江门便是重要的港口城市,随着商贸发展催生了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这些漂洋过海的江门儿女在异国他乡开创新业,同时将家乡的文化传统带向世界。

如今,江门通过举办"开平碉楼文化周"、建设华侨博物馆等举措,积极传承和弘扬寻根文化。每年吸引数百万海内外游客前来探秘,感受这座侨乡之城的文化魅力与历史纵深。在现代化进程中,江门正以创新方式延续着千年未断的血脉传承。

在“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优创合影以“精品内容守护文化根脉”为理念,持续深耕传统文化节目。广东省广播电视局为《中国民居——江门华裔寻根》项目提供了坚实支持。2024年,该节目首次登陆台湾地区,第三季亦将于2026年在台湾地区上线,通过影像力量推动两岸文化记忆共享,让传统文化故事以真实温度触动每位观众的心灵。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